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年大进步、四年上台阶”目标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做好“六稳”“六保”〔19〕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即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碳排放、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上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稳投资、优环境,坚定不移推进项目攻坚。
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建立健全“赛马”激励机制,强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力度。以专项债投向拓宽为契机,狠抓项目谋划,年度储备项目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推深做实“抓投资、优环境”周调度机制,确保谋划项目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开工项目应统尽统。推动在手万华司空新家装、捷登压铸件等5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华润啤酒新厂、诺博一期等35个项目建成投产。强化项目入库指导,投资项目新入库180个左右,完成投资186亿元。
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深化与宁波市江北区合作招商,持续优化招商引资项目洽谈、预审、激励等工作机制,更新绘制招商地图。依托华润、宝馨等龙头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围绕卓士博、大富硕通等在谈头部企业,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00亿元以上。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县领导牵头、专班推进机制,保障已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60%、力争开工项目入库率100%。健全项目履约监督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确保项目投资、税收强度和建设进度达到合同约定。用好人才新政和招才引智奖励办法,引育博士正高级人才1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才300名。
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培育“四上”〔20〕企业50家左右。推行顶格服务企业机制,营商环境综合考核位于全市前列。推深做实“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承诺制”〔21〕等改革,提升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持续扩大政银担、信易贷平台等业务规模,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0亿元以上。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22〕监管,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阻工闹工等扰乱市场行为。
(二)聚力兴产业、强载体,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
强化工业质效提升。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坚定不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实施技改项目7个,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以上。宝馨异质结电池、壹石通碳中和产业园(一期)等1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战新企业4家以上。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力争产值3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中草香料“北交所”〔23〕上市挂牌并升格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3家。
强化园区载体建设。持续推进开发区扩区发展,依托五岔片区开发与榴城园区提升改造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完成新河路以西2.2平方公里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深化与央企、国企合作,投入资金约15亿元提升开发区能级。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六大工程”〔24〕建设,新建、改建园区道路10公里,新开工标准化厂房20万平米,增加配电容量4万千伏安,榴城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竣工投用。完成龙亢农场生活区污水管网提升和并网工程,确保龙亢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依托新建成1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招商入驻企业10家以上。综合采取司法拍卖、协议收储等方式推进园区低效闲置资产处置,盘活“双停”企业6家、土地约500亩。全面开展园区环境整治,强化常态化监管,提升对外形象。
强化要素精准匹配。依托“三区三线”〔25〕划定成果,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实施增减挂钩1000亩、补充耕地3000亩。综合使用多种指标组卷征收,力争获批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全县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年处置率分别不低于25%、50%。充分发挥怀投集团AA+评级优势,扩大融资规模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完善“1+3”产业基金〔26〕体系,实现母基金实缴2亿元,成立子基金2只以上,争取总规模达8亿元。引进高技能实用人才22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切实缓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结构性问题。
(三)聚力抓衔接、促振兴,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建成高标准农田8.3万亩,完成“旱改水”5000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加快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完成“一村一块田”改革试验20万亩,全县土地流转率达60%。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建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62万亩,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0个,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以最严举措打击假种子、假化肥等违法行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桂柳牧业、华锦食品等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加速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