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1日在宜春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严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赶超进位提升“宜春实力”。预计全年GDP增长5.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7%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12%,发展态势和质效持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首位产业催生“宜春现象”。江西国轩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宜春时代一期即将竣工,比亚迪、赣锋锂业、欣旺达等头部企业竞相落户,锂电新能源产业“井喷式”发展,推动全市制造业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预计达3—4家,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
——民生优先彰显“宜春温度”。民生方面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80%以上。年初确定的10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左右、7.4%左右。
——“三拼三促”激发“宜春作为”。全市上下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争先创优、狠抓落实,中国(宜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河湖长制工作再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市政府获评全省“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底盘趋稳向好。推行惠企稳岗保运行周调度机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穿透式”分析,打出惠企纾困组合拳,先后出台降本增效36条、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40条、稳住基本盘全力保增长50条以及接续政策30条等措施,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200亿元。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全力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常态化推进节假日“两不停”,实行重大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1—11月853个市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2250亿元,占年计划的125%。全年举办四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开竣工项目1565个、总投资5624亿元。全力促进消费回补,发放政府消费券1.36亿元,直接或间接拉动消费近12亿元。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发售“宜春文旅一卡通”近10万张,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靖安获评全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万载古城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明月山栖隐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轻奢露营区获评全省十佳最美露营地、高山滑雪项目春节期间十上央视,铜鼓七星岭滑雪场入选国家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组建金融专家团推动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财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政策,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抢抓RCEP发展机遇,助力企业打通国际市场,打造二手车出口业务品牌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二)着力优化结构、提升能级,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坚定不移强攻工业,获批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获评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蝉联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承办省工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宜春丰城高新园区营收预计突破千亿元。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8家,总数达216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质量标杆企业1家,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23家,总数均列全省第一。高安建陶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樟树金虎集团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速居全省前列,宜阳新区、宜春经开区、樟树、奉新获评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累计建成5G基站6325个,千兆光网覆盖率达129.7%,基本实现乡镇以上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景5G网络连续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积极应对历史性旱情的不利影响,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用水需求,粮食生产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生猪出栏、蔬菜播面和油料产量均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201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501.8万亩,新增“两品一标”60个、“赣鄱正品”认证品牌19个。高安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上高入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袁州获批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扎实开展服务业攻坚行动,着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新增月度规上服务业企业58家,累计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7个、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31家。加快推进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0家、年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品牌5个。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省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心)2家,“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丰城、樟树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物流配送体系试点县。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出台营商环境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搭建营商环境诉求收集、办理、调度统一平台,实现闭环管理。探索实行“大一窗”综合受理改革,市本级窗口数量压减率达76.7%。实施产业项目全链条协同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工程建设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由74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常态化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创新推行环境信用修复“代办制”,有关做法分别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卫士”综合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园区“一园一图”应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和矿山“督察长”制,丰城获评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铜鼓完成全省碳汇开发“第一单”。持续打响“开放提升、引强攻坚”大会战,1—11月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88个,总投资2057.5亿元,省商务厅初步认定“5020”项目18个。深入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幅提升并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入选省级及以上重大人才工程数居全省第一,6个项目入选省“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榜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85家,新增独角兽(种子)企业2家、瞪羚(潜在)企业14家。江西理工大学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省农业科学院宜春分院挂牌成立,与省建材集团共建锂渣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中心,成功组建江西商贸物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樟树获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