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在南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连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十年振奋人心的伟大变革,激扬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稳慎应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经济社会保持坚实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5亿元、增长4%(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亿元、下降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10.9%。
(一)科学高效防控疫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准严实细”落实防控措施,财政投入抗疫资金5.5亿元,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11.2万管/日,流调队伍超300人,储备隔离房间9400多间,疫苗接种累计超380万人次,市镇村企、农工商学勠力同心,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好防控成果。
(二)努力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工业产能,推出稳增长系列政策,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上线惠企政策云平台,减免税费33亿元,直达惠企资金5亿元、纾困贷款11.4亿元,新增“四上”企业超300家,位居全国工业百强第11位。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百项重点任务清单,推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路线图和模拟审批机制,组建全过程咨询服务公司,攻坚征地1.2万亩、拆迁80万平方米,获批专项债18.3亿元,9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开展招商大比拼,签约项目307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排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第21位。促进消费恢复,举办“五月花”直播乐购节等促消费活动,石博会、水暖泵阀交易会、农订会等展会贸易额达178亿元。拓展外贸市场,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出台外贸扶持政策,外贸出口增长15%,获评纸制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三)应势调优产业质态。培育强企方阵,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新增自动化生产线252条、上云上平台企业175家,完成技改投资125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重点“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2家和4家,均居泉州市首位。九牧、固美入围省民企百强。实施女企业家培养成长计划和青年领军培育工程。力促产业升级,举办石材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峰会、全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年会,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灯塔工厂”,开建卫浴直播园,石材、水暖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更加稳固;日用轻工产业向细分市场挺进,卫生制品、高端薄膜、睡眠科技等领域跑出一批“黑马”;机械装备产业补齐铸造短板,加速数控化、智能化、集成化;三安半导体项目产值突破50亿元,芯谷科创中心等4个孵化园区建成8.8万平方米,科塔电子、全色光显等高科技企业拎包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成长。加速平台赋能,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检中心获批筹建,华侨大学石材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落地产创合作项目11个,新增高层次人才531人,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第41位,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加强对全市园区的统筹管理,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走在泉州市前列,12个小微园建成标准厂房134万平方米、入驻和意向入驻企业710家,经济开发区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星评价”。
(四)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优化政务服务,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智慧导办、不动产登记“掌上委托见证”,“一趟不用跑”事项占94%,新增市场主体2万多家,位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第36位。补好制度短板,推行市政工程施工招投标评定分离。建立土地全链条规范管理机制,获批成片开发8600多亩、项目用地4100多亩,盘活“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4300多亩。规范市属国企对外投资和项目代建行为,资产规模突破650亿元。组建首支20亿元产业基金,撬动社会投资80亿元。健全财政预算支出、乡镇(街道)基本经费、项目征收工作经费等管理制度,坚持过好“紧日子”。扩大开放格局,石井港区连片开发建设扎实推进,码头泊位群和航道二期依序建设,口岸通关中心即将投用,通江达海通道加速成形。高规格举办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办好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郑成功陵园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侨联服务网络实现村级全覆盖,侨捐连续29年超亿元。
(五)加速提升城市能级。做优城市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片区联编,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精心打磨10个重点片区,精致设计地标建筑、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绿色廊道。做强城市功能,北山、港仔渡、罗东后茂桥头、官桥中心镇区和洪梅中心镇区等片区更新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6.8亿元、建成66.2万平方米。兴泉铁路南安北站建成,国道324改线水头段开建,横八线洪濑过境线、省道215线丰州至洪濑段建成通车,至翔安的城际公交首次实现双向对开。建成56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9个、农贸市场5个,新增绿道21.6公里、口袋公园15个、立体绿化20处、公共停车位1200个。做美城市形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600亩、植树造林1.2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56万亩,整治互花米草765亩、修复滨海湿地1120亩。推行水务城乡一体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提升到43%和60%,获评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优秀”等级。完善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机制,成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深入推进“文明实践+”十大专项行动等文明创城活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效显现,“大爱南安·慈善有我”募集善款5亿元。位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35位。
(六)高标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加快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10条”,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集中连片整治6000亩,撂荒复耕3500亩,启动省储备粮南安直属库改建和泉州储备库迁建,落地洪梅预制菜产业园,粮食生产超额完成任务。试点林业碳中和,获评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建设美丽乡村,提级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危桥7座、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3条,蓬华“四好农村路”成为全国现场观摩推荐点。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建自来水厂2座,改建供水管网150公里,68万农村居民喝上健康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清脏治乱”行动,拆违10.9万平方米,整治裸房1万多栋,建成“五个美丽”项目1887个,6个村上榜省级“绿盈乡村”。打造示范标杆,省市试点镇、村、线竞放异彩,翔云、码头及45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石井奎霞村、英都良山村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码头大庭村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梅山灯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