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全域科创”再提速
加快构建孵化平台体系。深入利用存量空间,推动合力大厦B座投入运营,加快百帮产业园、38所产业园等改造,打造更多“科里科气”品牌载体;加速推进新工科转化加速平台、数字经济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实质性启动中国科大科技园、蜀山未来工社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5万平米。推动博士双创园尽快挂牌,支持安徽应用数学中心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安徽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创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打造应用型研发平台。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创业孵化链条,持续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
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养技术经理人团队,不断完善创业辅导、技术交易、投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专班融合促进模式,大力推进应用场景创建,健全完善科技成果挖掘捕捉、概念验证和基金投融资机制。设立5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及1亿元科创直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银行信贷支持,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合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合肥智能无人系统等研究院科技研发“沿途下蛋”。依托“科大硅谷”、合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形成“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良好科创生态。
(三)坚持培优育强,推动产业发展再提能
大力发展重点产业。擦亮“中国环境谷”品牌,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零碳等上下游方向延链,推动环境研究院实质运行,阳光电源零碳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吸引一批三电系统、轻量化项目落地,力争入谷企业达到400家,营收突破500亿元。做强数字经济,加快安徽智能软件园建设,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打造智能软件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商务发展,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超650亿元。提质现代服务业,出台鼓励楼宇经济发展政策,着力培育“总部经济”,打造“科创楼”“亿元楼”等特色楼宇。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加快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引进上海建工等实力建筑业企业,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790亿元。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规范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建设全区企业数据库,实现底数清晰、分类管理、分层培育。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联动实施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就业促进等政策,助力企业减负纾困,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建立培育监测库,支持企业做强主营业务,实现营收上台阶,早日“升规纳统”。精准帮扶“四上”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板块,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步实现提档升级,全年新增百亿企业1个以上。结合“全域科创”战略推进,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力争实现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5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50户。开展上市企业梯次培育,力争新增1家企业上市、1家企业辅导备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启用“蜀心办”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服务“一口收办、一屏通办、接诉即办”,持续开展“优环境 稳经济”等现场集中办公活动。建立市场主体反映诉求问题处理顶格推进机制,完善分层分级常态化为企解难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充分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深度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提升。大力开展政务服务提升行动,推动数字化赋能“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服务满意度,努力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四)坚持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再提优
积极稳妥实施“双碳”战略。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全面推行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动存量项目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兴业务模式,加快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办好“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打造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新增装配式建筑90万平方米;启用蜀山区生活固体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中心,进一步完善、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站点,推进垃圾分类可持续管理。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打造节能型机关。开展江淮分水岭区域、董铺水库周边造林绿化及森林抚育,大力推进江淮运河百里画廊蜀山段建设,持续增加全区绿色风景。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省、市生态环境警示片及市重点流域岸线问题清单披露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强化重点时段工业废气监管,狠抓秸秆禁烧,实现PM2.5、PM10双下降。加快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小庙老镇区、蜀山经开区东区、井岗镇等重点区域雨污分流和箱涵改造工程,精准整治十五里河、南淝河等沿线大排水户,确保水质考核断面常态达标;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抓好南岗科技园污水排放及湖光路明渠综合治理,保护董铺水库水源安全;加快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规范农村畜禽养殖。探索建立“智慧环卫”信息系统,打造首批“最干净城市”示范区。拓展区域绿色公共空间,完工庐州公园一期项目,加快南淝河绿道贯通工程及清溪路游园建设,启动匡河北岸绿化提升工程(二期)。
(五)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城乡品质再提档
有序推动城市更新。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重点围绕“三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区新风貌。加快运河新城市委党校等项目建设,推动心湖公园、工人文化宫、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开工,配合做好合六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深化天鹅湖商务区提质扩容行动,推进十八岗小区拆迁,保障红四方地块上市,加快高铁西站站房及安置点建设,推动高铁新城与天鹅湖商务区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南北呼应的国际化商务区;加快蜀山经开区“腾笼换鸟”步伐,促进产业升级提质增量,力争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争先进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开展征迁项目9个、约75万平方米,实施统计新村等9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引江济淮、南新庄等12个安置点建设,完成佶第家园和西城梅苑2个安置房分配。加快万佛湖路等11条市政道路建设,整治樊洼路与蜀鑫路交口等5个拥堵点,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400个。保持查违高压态势,持续推进违建和危房整治,继续加强摊群点、工地围挡、渣土运输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