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保持“激情奋斗”的精神状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充分准备,更大力度迎战风雨、提速竞跑,以主动作为的奋斗姿态,再创一个激情涌动、奋勇拼搏的燃情岁月。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锻造“创新争先”的过硬本领。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省市区委明确了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我们必须扛起时代使命,练就过硬本领,提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挺起“起而行之”的硬核肩膀,打造更多的特色、亮点和示范,推动各项工作领先领跑、出新出彩。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弘扬“务实担当”的实干作风。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北沿江高铁等加快推进,交通格局的大变迁正带来经济地理版图的深刻变化,助推通州从物理整合催生化学融合,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新动能。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怀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把细致极致作为标准,把夺标夺冠作为追求,脚踏实地、精准发力,把握当下每一天,成就跨越新一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再攀高峰。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努力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城乡品质、民生幸福、作风效能上实现新提升,加快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部署要求,我们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扩量提质,着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坚持把“优质态”“强产业”“增效益”作为关键抓手,强健实体经济筋骨,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推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深耕主业、聚焦实业,推动龙头做大做强、中等做精做尖、小微做优做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0家、应税销售超百亿企业实现再突破。优化上市举措,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2家。强化数字技术集成应用,新增省智能车间(工厂)3家。创成省市质量奖、江苏精品各1个。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型。完善企业家座谈会制度,纵深推进“出青胜蓝”创二代培育工程,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情怀、有素养的新时代通州企业家队伍。
推动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深入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推动“3+2”重点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大力引培“一主一新一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打造产业地标,产值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抢抓“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机遇,推动家纺产业链“前延后伸”,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纺织产业高地。现代建筑加快向精益建造、数字建造转型,施工产值突破2500亿元。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新领域、新赛道,聚焦人工智能,精准导入领军团队和成长性企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集成。坚持“育新苗”“移大树”并重,加大科创项目招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产学研合作140项。推进高新区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加快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新增贯标备案企业3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件。聚焦产业精准引才育才,引培高层次创新人才100名、应用型人才1000名以上,让更多“千里马”在通州奋斗出彩。
二、突出项目攻坚,着力积蓄强劲发展动能。
坚持项目引领,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高效配置资源,提升载体能级,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精准发力抓实项目招引。优化招商机制,强化“一把手”带头作用,夯实园区主体地位和产业部门招商责任,完善“点线面”招商体系。深化“产业链”招商,系统编制“产业链图谱”,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设立境外招商联络处,更高频次对接欧美、日韩,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年新注册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再突破。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共享机制,拓展以商引商、资本招商等路径,不断提升专业招商水平。
紧张快干加速项目转化。坚持精力向项目集中、重心向项目倾斜,全力冲刺全市项目建设考核第一方阵。提速项目建设,大力推行预审联审、前置服务,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0个,康辉新材料等20个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计划。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新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100个。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季度拉练、督查通报推进机制,加快转化达产,迅速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