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战略引领开放合作,着力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拓展东西双向开放新领域新空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全方位区域合作。深化东中西合作,推进枢纽互通、载体共建、产业协同,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先进制造业产能基地和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做足陇海线文章,布局建设内陆无水港,做强“海河江、铁公水”多式联运品牌,拓展中西部市场。全面融入长三角,强化产业转移承接和创新成果转化,深化与上海港等合作,在业务融合、市场结合、资源聚合中做大港口体量,更好得服务国家战略。抢抓RCEP机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深耕日韩、中亚市场,开拓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建设进出口货物集散基地和商品交易展示中心。
打造高质量标杆示范。构建高能级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努力打造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锚定“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目标,优化港区规划布局,统筹港口与物流园区联动发展,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加快40万吨矿石码头、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新开航线12条,港口吞吐量增长5.5%、集装箱运量增长9%。着力建设“一港四通道”,打造“E港通”平台,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两基地一班列”运营质效,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量、上合物流园物流量分别增长10%、15%,国际班列稳步增长。
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围绕区域协同、国内畅通、国际通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入港铁路专支线和入园皮带管廊建设,实现港口、园区高效联通。实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扩建工程。加快连宿高速建设、连淮高速扩建,推进311国道连云港东段、204国道赣榆城区段、北疏港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在国省道沿线布点货车停车场。实施宿连航道二期工程,海河联运量达1800万吨。提升花果山机场运营管理水平,拓展航线网络,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区域性空港枢纽。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实现区域间平台互联、数据共享。
提升开放型载体能级。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和制度型开放,推动生物医药、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完善药品审评核查、检验检测、医药公用保税仓等功能配套,推进油气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国际中转集拼等政策落地,新增制度创新成果30项、市场主体2000家。拓展综合保税区新业态,发展加工贸易、保税仓储业务。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更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推进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深化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推动友城合作,高水平办好中欧班列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丝路物博会、省农洽会等开放活动。
(四)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一体推进“五个环境”建设,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更好得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简政放权提效能。优化政务环境,聚焦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基层治理需求,加大赋权授权力度,加快审批权限向基层延伸,推动市区同权、重心下移、联网审批。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放宽市场准入,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审批职能部门联动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审批时限,强化全流程监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等“一件事”改革,统筹联动“线上专窗”“线下专区”“热线专席”,全面开展综合窗口和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实施容缺审批和首问负责制。
规范管理促公平。深化“互联网+监管”,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实效。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广“综合查一次”,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联动推进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营造诚信社会环境。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打造公平中介服务市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完善交易制度规则。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建成中国(连云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优化服务助发展。加快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行免证办、掌上办、自助办、跨域通办,推动更多材料“免填免交”、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家门口办”。打造“苏服办”连云港总门户,建设市县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有效支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常态化政策供给机制,强化金融信贷、减税降费等支持,拓展“苏企通”服务功能,实现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用实际行动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五)坚持全域统筹提升品质,着力展现海滨城市新风貌。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精心打造滨海特色独具、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新港城。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国土空间,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纵深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聚焦海州湾区整体开发,深化港口与开发园区、临港产业、沿海城镇互促共生、融通协作,打造亲海近湾、港城相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北纬35°黄金湾区。聚力提升主城区发展能级,增强行政、科教、文化、商贸等功能,提高现代化中心城区首位度。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设施提档升级,厚植发展底蕴。
彰显品质特色。着力打造特色片区,扮靓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高水平推进连云新城提升、西连岛综合开发、连云老街更新等工程,加快建设“江苏新外滩”。高层次推进东盐河片区开发,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河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市民休闲地、游客打卡地。加快高铁北广场片区更新,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承办好第十二届省园博会,推进园博园片区与云台山景区联动发展,加快凤凰山北片区建设,打造城市近山活力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改建大中型公园3个、口袋公园20个,新增绿道30公里、绿地200公顷,将“生态肌理”植入“城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