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完善现代功能。实施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形象品质并重,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强功能等形式,改造老旧小区162个、棚户区1300套,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治堵机制,推动主城区快速内环建设,实施科苑路、凌洲路等快速化改造,启动秦东门大街东延工程,打通为民路等5条“断头路”,治理巨龙路、盐河巷等10处“堵点”,实行市域部分高速路段通行费用优惠政策。加快构建城市“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0条,投放共享(电)单车2500辆。

  深化精细治理。持续优化城市大脑,推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应急管理等“一网统管”,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体检,及时处置违法建设、路面破损、积淹水、空中飞线等“城市病”。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新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80个,建设各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6座。严格渣土运输“两点一线”“两票”制管理,设立“土方银行”。加快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缓解“停车难”问题。推动综合执法力量进小区,推行安防小区等智慧微单元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六)坚持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推动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整市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42.6万亩高标准农田、6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强东海大米、灌云豆丹、灌南菌菇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推动省农高区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合作样板。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响“连天下”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0%。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城乡生产消费有效对接。

  推动乡村建设宜居宜业。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镇村规划动态更新,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实施农村危房和“空心村”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个,改善农房5500户,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户厕15.2万户,新建生态河道27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电水气讯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广电、农村“雪亮”等工程,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桥梁30座。

  推动农民生活富裕富足。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200个重点帮促村稳定增收,持续打造39个乡村振兴样板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强化乡村人才技术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1.12万人次、科技入户5000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100家。举办丰收节、起鱼节等活动,推进农业与文旅、康养、电商等融合发展,拓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加强乡村治理,开展文明村镇、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绘就生态文明新图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美丽连云港。

  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创新能耗替代指标使用管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双碳基金。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推进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36万亩。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8000个以上。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治理和微环境管控,推进火电、砖瓦等行业深度治理,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深入落实河长制,打造烧香河、东盐河等幸福河湖样板20个,实施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等水利工程36项。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7个。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压减“直播稻”面积30%以上。扩大市级区域补偿考核范围,国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推进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推进废弃矿山、采石宕口、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绿化造林7000亩。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修复湿地2000亩,创建西双湖国家湿地公园。严格保护近岸海域海岛,加快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实施生态海堤改造等工程,提升节约集约和生态用海管海水平。开展“2023绿盾”专项行动,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格,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2个。

  (八)坚持人民至上和谐善治,着力开创安全稳定新局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全流程管控,保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渔业船舶、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巩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