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提高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力争实现信用AA+企业零的突破。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广“评定分离”改革试点成效。高起点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疾病防控体系改革,做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城区医联体机构全覆盖。巩固新一轮社区治理改革成果。纵深推进统计管理、税收征管改革。

  对标优化营商环境。等高对接沪苏浙,推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公共服务晋级全省标杆,持续扩大“亲商铜陵百分百”品牌影响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企业生产经营“一业一证一码”“一照通”,在全省率先启动“无证明城市”创建。深化“一屏通办”改革,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实现人才就业等10个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坚持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换位体验”活动,全流程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全面推行说“不”提级管理,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推行“智慧+信用+网格”监管新模式,以公正监管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各位代表!改革是铜陵的独特气质,开放是铜陵的鲜明标识。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五)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分类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推进高耗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加快建设桐城—枞阳支线等天然气管道,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污染深度治理,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水质监测,持续整治入江入河排污口,推进横港扫把沟片区水环境治理。实施新民、西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效能。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土壤分类管控和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固废危废监管和处置。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以最严措施保护长江母亲河,实施新一轮美丽长江(铜陵)经济带提升工程,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长江铜陵段地表水生态补偿工作,严厉打击江砂盗采,深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进林业碳汇基地建设,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20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铜陵人引以自豪的家底,是群众最为期盼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铜陵最动人的色彩。

  (六)加快扩容提质,提升城市承载力

  建设畅通便捷城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建设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速铜陵段,提速推进G330一期、G347无为至普济圩段、S232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推动德上高速枞阳段全线贯通、G237一期和青通河大桥如期竣工。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推动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全线开工,做好铜陵南至江北港铁路、铜陵南环线铁路前期工作。

  建设舒适宜居城市。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国家试点,精心实施6个片区重点项目,加快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进度,再改造老旧小区31个。优化提升城市路网,启动建设义安大道北延、宝山路东延等市政道路,持续推进华山大道建设,谋划铜都大道(城区段)立体化、沿新大道(陵江大道)市政化改造,开展滨江大道(北段)等综合整治。增强新区配套功能,建成翠湖二路东延工程,完成西湖三路等道路建设,推进人民医院西湖院区建设,改善西湖北片区设施条件,打造创业生活的活力空间。抓好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雨污管网95公里,实施天山大道等泵站升级改造,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美化、亮化水平,建设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绿地游园。鼓励发展夜经济,培育“百县名小吃”品牌,让城市更具烟火气。

  建设精致精细城市。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超脑2.0升级迭代,在全省率先实施“一网统管”项目。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开展交通秩序、噪音扰民、违法建设、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加强和规范电动车、养犬管理,规范提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巩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之风吹遍城市的各个角落。

  各位代表!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打造一个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让市民共享美好生活,让更多的新铜陵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实现梦想。

  (七)聚力“两强一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9.9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6.3万吨以上。推进科技强农,促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白姜、白茶、凤丹等特色种质资源品牌化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推进机械强农,新建全程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大院)4个,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0%。加快实施“158”行动计划,推动“一县一业(特)”示范创建,支持普农集团做大粮食深加工产业,推进安徽供销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支持义安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产值超50亿元园区,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6个,新认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农产品15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32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