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市域发展布局。编制实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力争行政区划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市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核两区”市域发展布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双修行动,加快补齐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长三角最优“养人”城市。到2026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以上,现有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55%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加强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做大经济总量,培育若干制造强县、文旅强县,力争县域经济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标准建设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保持全省领先。
(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彰显生态优势、转化发展胜势。守护最美生态环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固废危废全过程监管,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抓实长江“十年禁渔”,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构建最优生态体系。健全多元共治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系统推进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阳江、青弋江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保护。实施地质灾害、山洪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攻坚三年行动。2023年全面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显著改善在建生产矿山面貌。释放最大生态红利。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覆盖。加快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林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高品质共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6年,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2个以上,打造自驾游精品线路2条以上,力争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以上,旅游收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五)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在加快共建共享中补齐民生短板、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高民生普惠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增公办幼儿园70所、中小学校28所以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5个,力争3年内解决市区“入公办幼儿园难”问题,5年内基础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健康宣城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县级公立医院新创三级医院2—3家,建成宣城公立中医医院,力争创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提高文化名市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强“宣文化”精神内涵提炼和时代价值提升。实施“文化+”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应急救援能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建成特色鲜明的全民普法教育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城、法治宣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各位代表!目标指引行动,实干成就梦想。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拉高标杆、扬长补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够建设一座经济强、格局新、环境美、活力足、百姓富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实现新开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以对标融入沪苏浙为抓手,坚定不移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聚力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五个新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13万元/人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5%以上;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将按照“奋力跳一跳”的要求,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一)对标融入沪苏浙,释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强劲活力。发挥宣城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战略叠加等比较优势,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
强力推进省际合作发展。聚力建设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梅渚—社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在规划对接、产业协同等领域深化一体化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一地六县”合作区,加快推进长三角航天科技产业园、伍员山旅游度假区、定埠港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参与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推动宣州—高淳、宁国—安吉、绩溪—临安等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