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牡丹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牡丹区区长董良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负重奋进、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1234”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书写了牡丹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这一年,我们稳中求进,迈出了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9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完成进出口总额25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16家。入库省、市重点项目39个,数量翻了一番,创历史新高。争取专项债券1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700元、19800元,分别增长6%、7%。
(二)这一年,我们谋篇布局,点燃了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三次产业结构比预计调整为8.8:24.7:66.5。现代农业丰产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145万亩,总产突破14亿斤。芍药鲜切花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工业发展迎来拐点。大力推进工业“二次创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牡丹产业、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开展“链长制”招商、“专班式”推进、“点长制”督导、“秘书制”服务,78家链上企业持续壮大,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预计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全面推动“百项技改、百企转型”,技改投资增长23.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获批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3家,天华电商数字经济园入选省试点园区。三产发展活力迸发。坚持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牡丹路、中华路“一纵一横”楼宇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达到8343家,金融机构达到28家、居全市首位。佳和城满铺运营、人气持续火爆;老城曹州异军突起,入选山东省第二批试点智慧商圈、第三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区核心商圈西移势不可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电商产业加速发展,引进MCN机构23家,预计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0亿元、居全市前列,获评山东省牡丹电商产业带。牡丹区段黄河风景道入选国家典型,老城曹州获评AAA级景区和第二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
(三)这一年,我们统筹推进,盘活了高质量发展城乡载体。重点攻坚取得突破。深入落实“1+4+5+N”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安置房建设攻坚行动,交付安置房12649套、158.3万平方米;21个“保交楼”项目完成工程量90%以上,交付19436套;化解房屋征收问题户934户;63个房屋产权确权颁证问题小区全部完成首次登记,办理转移登记10530户,城建历史遗留问题加速化解。城市功能稳步提升。新改建道路11条,城区首条快速路建成通车。改造老旧小区46个,建成投用公厕10座、公共停车位1.5万个。新改建、清淤雨污管网17.8公里、防洪排涝工程4处,青年路、八一路等多年易积水路段治理成效显著。全面推行物业“红黑榜”、末位淘汰监管机制,城市“面子、里子”双升。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实施衔接资金项目64个,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吴店镇获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新改建农村公路90公里,铺设供水管网25公里,改造危房126户。新建乡镇垃圾站点27处。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省市级和美乡村25个。高庄镇吕集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都司镇荣获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四)这一年,我们创新赋能,释放了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行政效能持续增强。归集电子证照101类、200万条,公开用证事项1129个;建设智慧社区20个。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平均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创新推出营业执照智能审批系统,核准企业6700余户。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县乡通办”改革,赋权镇街审批事项50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顺利完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184项任务基本完成。积极开展“三亮”专题行动,窗口部门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机制,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日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2.6万家、增长28.1%,在营达到17万家。各项贷款余额668亿元、增长23%。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3.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创新型企业40家、科技型企业62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累计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9.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5%,农作物耕作机械化率超过92.2%,选育牡丹、芍药新品种40个。引进外国专家3名。
(五)这一年,我们以民为本,擦亮了高质量发展共富底色。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完成民生领域支出4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以上。1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就业创业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852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9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602人。返乡创业4579人,创办经济实体2065家。发放各类创业贷款3.54亿元。教育高地持续隆起。新改建城乡中小学9处、增加学位11070个;补充教师560名;建成投用幼儿园6所,创建一类幼儿园69所、省示范园15所;6所农村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新建教师周转宿舍2处,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2处,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医疗保障提质扩面。医保经办服务“揭榜挂帅”项目获评全省典型,常住人口参保率全市最高。建成全省首家“双招双引”暖心医保服务站。公立定点医疗机构DRG付费实现全覆盖。区疾控中心新址建设进展顺利,牡丹人民医院青年湖院区、区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社会服务显著增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进帮扶脱贫户18673人。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月871元、691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6万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2处、养老服务站10处,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600户,“如康家园”实现镇街全覆盖。“丹优助”获评山东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成功创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试点县。送戏下乡744场,放映公益电影5292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浓度分别改善4.7%、9.8%、3.3%,改善率居全市前列,空气优良天数增加6天、达到221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和74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省控断面水质稳达Ⅲ类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20%。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分级分层包保落地落实,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服务单位700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力打击电信诈骗等突出犯罪,平安牡丹区建设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