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壮大产业规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生态日益完善。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11万台,同比增长115%;年产1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四期项目开工建设,奇瑞商用车新生产基地投产,icar冰淇淋车型销售火爆;智能网联汽车小镇一期项目顺利推进,小镇客厅、多个应用场景建成使用;引进云从科技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全国总部,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0年度考评中获A档,并获得质量单项冠军。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芜湖第三代半导体工程中心SiC和GaN[6]器件产线于2021年9月全面正式运行;瑞迪微电子IGBT[7]模块自动化封装测试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能可配套30万辆新能源汽车;源芯微电子分立器件封装线建成投产,年产能达到60亿只芯片。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三只松鼠全年销售收入及市场份额稳居休闲食品行业第一,“1+N”多品牌矩阵已形成;引进国广传媒谋划推动国家广播及网络视听内容安全产业基地建设,建立新一代全媒体信息内容生态产业集群;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夯实,中集瑞江罐式储运装备总销量继续领跑全球;水韵环保、启迪清源在水环境治理、水处理材料和设备研发等方面不断突破。
“双招双引”[8]集聚发展动能。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头号工程,总投资70亿元的国家级绿色技术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邻几便利店供应链保障中心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专用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先进功率半导体基地项目、总投资5.4亿元的聚航多层共挤功能薄膜精密涂布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全年新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37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5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引进15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其中雷清泉团队和汪卫团队项目获评市级一类项目。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新参与设立长三角(合肥)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智路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等,资金总规模已达44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落实1%工作法[9],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共同发力;出台促进商贸流通和服务贸易业发展、促进建筑业企业发展、促进消费等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产业政策,兑付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2.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3.5亿元,新增政银担10亿元,过桥贷5.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35万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10]双千工程,全面落实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建立高新区企业网格化包保帮扶机制,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全覆盖。
(二)着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其中新增省级产业创新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企业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引进海螺集团“三碳科技研究院”,以“产业降碳、技术减碳、绿色低碳”为研究方向,打造高层次“三碳”创新平台;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芜湖造船厂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1家,总数达2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12家,位居全市第一。中航华东光电等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11]“小巨人”企业,航天电缆等3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天兵电子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鼎恒实业、水韵环保获批省“百城百园”项目。
创业载体不断丰富。推动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青年创业社区等创业园区提质增效,皖江云、追梦、资城等孵化器发展壮大,中皖智优产业园加速发展;柏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汇峰电商产业园获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5G智慧型主题娱乐综合体松鼠小镇建成,累计入驻商铺近百家,带动就业过千人。全区各类孵化载体达29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6家,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组织企业申报“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全国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芜湖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活动,吸引百余家企业参加,累计受众超万人。成功举办SEMI化合物半导体制造技术论坛、电动智能汽车精英峰会、首届中国(芜湖)微电子产业科创大赛、双创政策宣讲会等活动。
(三)着力加快更新改造,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加快城市建设更新。围绕主次干道,开展利民路、中山南路等重点道路改造,完成轻轨沿线环境提升,元塘北路、南沿河路、文津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客运已全部实现公交化。完成弋江酒厂周边地块、新兴铸管南侧地块等“拆而未净”任务,出让花津南路以东C地块等3个地块,总面积22.8万平方米;新乐府、观湖居等7个商业小区建成交付;高标准改造江南春城一期,271宿舍及周边等7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90.3万平方米;完成86个小区、45个企事业单位及350个市政道路混接点的雨污混接改造;南区配套住宅项目重新启动建设。西湾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西湾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及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启动纬二路、纬三路、经四路、经五路等四条道路建设,循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绿化提升等工作。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2起;完成智慧环保二期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赋能环境保护,全年PM2.5平均浓度33.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83.9%,优于约束性指标要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摸排并整治5条内部水系入水排口83个,完成长江干流198个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排查及“一口一策”编制,对134个有水排口开展水质监测。完成新兴铸管地块固体废物的规范化处置工作;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再利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新增绿化面积22.8万平方米,在城区主干道沿线建设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完成元亩塘生态公园建设,开展天子港标准提升工作,顺利推动实施“三湖一坝”[12]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一期项目,黑沙湖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河湖;“三山一圩”[13]矿坑修复综合开发加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