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大学城校区配套小学、澛港街道中心幼儿园,扩建延安学校,完成元亩塘小学、马饮学校中学部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四心”工程,以学生为本,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从严从紧从实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支持眼科医院等专科医院做大做强专科特色,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围绕体育强区建设,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区文体活动分中心、南瑞湖儿童健身活动区、弋江嘉园徽韵园多功能运动场等,完成十里江湾人民公园跑道智能化改造,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推广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加快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再建设一批“城市书房”,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展现弋江更高颜值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全面推广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经验,加大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污染治理力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空气质量一年更比一年好。继续推进漳河(青安江)等流域水体及沿岸综合治理,确保国控水质断面稳定达到国家考核Ⅱ类要求。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打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绿化环境提升,更新城区内绿植花卉,布局街头游园、城市绿道;深化“三湖一坝”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效果,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山一圩”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打造城市生态休闲区。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农村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升级改造农村公路6.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2.8公里;完成麻浦桥、蟹子港、湖西旱斗门封堵拆除和麻浦桥泵站穿堤箱涵改造、19座斗门铸铁闸门更换等水利工程项目;结合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动弋江区全域土地和水系综合整治。推进平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落地和实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美丽宜居村,完成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体化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以上。织密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力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分层分类做好各类社会救助,全面构建低收入监测预警机制,落实优抚安置政策;高质量实施困难残疾人精神病药费补贴、残疾人康复训练,保障残疾人权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智慧化服务,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行业领域治乱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弋江。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持续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以最高压的态势抓好执法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强化质量监督,推动质量强区取得新成效。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事业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效能
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紧迫,需要我们牢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找准弋江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快干、实干、会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26],做到“两个维护”。完善法治型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着力提升公开征求意见实效。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公开成为自觉、透明成为常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落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现办事流程再简化、审批事项再精化、服务保障再优化,精准有效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一体推进“三不”[27]体制机制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继续加强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支持三山经开区做大做强做优,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开展与上海嘉定工业园、宁波鄞州经开区等园区的合作,实质性推进芜湖宁波产业园建设;谋划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延展区发展,积极培育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8];做优做强峨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区;着力推进华电绿色技改,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力支持中联农机、东方雨虹、玉柴动力、格力电器、孚能科技在“十四五”期间冲刺100亿元目标。以晶宫绿建、杭加新材料、路桥钢构、宇培装配等项目为依托,打造装配式绿建产业园;力争普立思聚乳酸、孚能科技、东润光电、东方雨虹二期等项目尽快投产。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大步迈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区;推进扬子学院升本、江南理工学校、华师大附属芜湖医院三山分院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伟星金域国际配套商业项目,打造区域邻里中心,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