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6日)

  五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福祉全面增进。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五年财政民生投入84.6亿元,年均增长11.9%。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7%,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增长180%和134%,60岁以上低保对象和特困分散供养人员全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区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9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新建改建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叶集实验学校、叶集二小等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82所,以当年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建成区文化中心、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文体设施实现区乡村三级全覆盖。《叶集志》《韦素园传》等出版发行。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始终未发生一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社会治理全面提升。“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平安叶集”建设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信访突出问题“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纵深开展,信访形势稳中向好,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19处,村干部报酬增长67%。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荣获第二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筑牢忠诚、锤炼作风,自身建设有力加强。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服从区委领导,推动区委部署落地落实。坚持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奋斗有我的敬业精神、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奋不顾身的责任担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持重点工作周盘点、月调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规范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决策程序,落实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应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33件、政协委员提案291件。坚持严管严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高度重视各级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做到问题查清、整改到位、成效明显、群众满意。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一届区政府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抓叶集、促崛起、聚特色、塑产城”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0%,超额完成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设定的目标。

  一是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把“双招双引”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赛道,完善专项招商政策,顶格调度推进“集中攻坚季”活动,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191.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132.5亿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招才引智实现突破,聘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安徽省化工协会专家组建化工咨询委员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42名。落实“四督四保”项目推进机制,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29个,完成投资68亿元。G312南外环西外环段、高质板材园一期、西小河和二道河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建成投用;党校、职业学校等项目快速推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获批使用林地800亩、农转用土地2500亩,收储土地1万亩,供应各类建设用地3320亩,实施增减挂项目21批次,拆旧置换土地9656亩。国投集团完成融资45项、实际到位资金57.6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力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围绕打造中部新型家居制造中心,大力实施工业“积树成林”工程,东盾欧松板、汇科欧松板等重点项目签约入驻,乐晨二期、管仲地板等家居地板项目开工建设,康强装饰、巩邦数码打印等补链项目建成投产。出台支持传统模板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推动黑牛木业、金徽木业等一批建筑模板企业向铝模板转型。围绕打造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出台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政策,成功引进蔚车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项目。举办的首届叶集羊肉美食文化节入选安徽餐饮业年度十件大事。新培育限上商贸单位24家,农产品上行额增长35%。围绕打造皖西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引进了兴生林新材料、嘉多彩涂料、华福化工新材料等一批优质化工项目。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大力实施“138+N”和“6969”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改造提升林果基地1.1万亩,发展林果庭院种植1.2万户、稻虾综合种养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3.8亿斤,培育销售额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叶集秋月梨”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平岗鲜桃”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是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77项改革任务,农村干群“板凳会”、乡村振兴“创先争优擂台赛”等改革亮点得到上级肯定,基层社会治理“1114”工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表扬。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标准地”改革首批供地186亩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化国企改革,皖西国投集团投融资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编制和执行进一步脱虚向实。实施街道体制改革,启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建立“举区办开发区”机制,开发区成功移区,家居产业园东片路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二期路网建成通车,易涝点整治工程、人才公寓全面竣工。加强区域发展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崛起战略叠加机遇,与河南省固始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皖豫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推动开发区与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深化与市主城区的耦合发展,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推进与主城区资源共建共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