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和对外开放,加强与发达地区在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上的互动。在融入合肥都市圈上下力气,增进与合肥市瑶海区、蜀山开发区的合作,推进与合肥在科创、产业、市场、园区方面的“四个链接”。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等高对接,深化与江苏如东沿海开发区合作,争取与上海松江区有关镇街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全方位承接产业、人才、资本外溢。启动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与河南省固始县共同打造“一河两岸一座城”,加快推进史河橡胶坝、跨史河大桥等项目建设。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妈妈式”服务,出台惠企助企“十大海”政策套餐,在企业家培训、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家后顾之忧。实施“百名干部帮百企”,深化干部帮扶走访;开展“周末恳谈会”,搭建与企业家沟通交流平台;实施“审批提速”,全面提速行政审批流程;开展“企业家培训”,定期组织区内企业家赴沪苏浙等地区学习考察、开拓眼界;设立“政企直通车”,搭建企业反馈困难、投诉问题的直通平台;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展“司法助企”“招工助企”“宣传助企”“金融助企”“科技助企”等专项行动。
(八)千方百计正作风,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政治意识,坚决做到忠诚尽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对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扭住不放、狠抓落实、坚决干好。
强化争先意识,坚决做到实干担当。树牢干事创业导向,用好沪苏浙先进经验,着力破解因循守旧、担当不足的问题。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增强狠抓落实的“时度效”,坚决杜绝“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坚持实绩论英雄,把速度、位次、奖项作为评判标准,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紧迫感,坚持领导干部带着干、教着干、盯着干,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宗旨意识,坚决做到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继续完善“重畅决”工作机制,带头落实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亲自批阅群众来信等制度,切实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强化法治意识,坚决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强化底线意识,坚决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高标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措施,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全面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自当破浪前行;征途漫漫,更需奋蹄扬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激情满怀;踏上新的赶考路,我们信心倍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勇气,发出叶集有我、叶集靠我的时代强音,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