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共建共享,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大进展。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以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推动创业为抓手,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全民创业南谯热土。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完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权益保障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扩建学校10所,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健康南谯行动,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立全面覆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确保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超4.6个。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品牌。着力增强治理能力。深化平安南谯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争创全省、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成率分别达92%、95%以上。全面完成“八五”普法任务,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的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各项指标都要拉升标杆,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重点要做好6个方面工作:
(一)主攻新型功能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新突破
在项目招引上突破。紧扣新型功能区项目攻坚“142”目标,聚焦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产业,积极引进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确保新签约百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在形象展示上突破。扎实做好南谯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城市设计和控规、详规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现有5.93平方公里区域填平补齐,实施蓝白领公寓、区域配套路网等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新增4.44平方公里拓展地块的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博晶科技、凯撒新能源、恒昌机械等项目开工,11万平方米新型功能区标准化厂房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飞利浦家电产业园项目部分投产,华诺半导体、亚芯微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标准化厂房一期入驻率达100%。积极做好南浦一级公路(南浦滁河大桥)、东部干线、沪渝蓉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在辐射带动上突破。以新型功能区启动区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重点平台加快发展。滁州高教科创城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合作,全力推动高校院所、科技型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滁州中航职业技术学校一期等项目开工,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新增规上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南谯经开区继续深化与浦口高新区合作共建,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布局,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0%以上。
在深化合作上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浦口区工作协同,健全务实、高效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开展赛事跨界共办、会议论坛轮办、文旅活动联办,与浦口区共同举办“农民丰收节”、浦口—南谯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推动长三角“跨省通办”扩面延伸,力争新增“跨省通办”事项30项。深化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合作共建,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完善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及社会治安毗邻联动管控机制。
(二)抓实产业提升,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打好投资攻坚战。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占比不低于20%,新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50%以上;推进人才工作“四大工程”,新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0人以上。千方百计促项目、扩投资,聚焦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各环节,强化全周期管理,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竣工30个、新投产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以上、工业固投40亿元以上,动态储备项目150个以上。高标准谋划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在国家、省项目布局中进盘子、争份额,争取上级专项债资金10亿元以上、无偿资金3亿元。
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推深做实六大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确保新增战新企业2家,产值增长20%以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制定培育方案和帮扶政策,推动艾佩达精密、康精翔电子等企业达产升规,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规上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引导利维能、奥特佳等重点企业更新生产技术,完成技改投资18亿元以上。推进数字赋能,引导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智能工厂1个。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大力扶持优先发展类企业,精准对接调控帮扶类企业,坚决整治低效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各1家,盘活僵尸企业4个以上。扎实推进工大开元等企业上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