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聚焦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制胜未来的强大竞争力。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坚持“强市必先强工”,推动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再创龙港工业新辉煌。实施“壮骨”工程。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严格实施“标准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60家,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500亩,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25万元、亩均增加值达150万元。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0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焕发新活力。实施“强筋”工程。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新增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实施“培元”工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形成链主“头雁领飞”、专精特新“强雁高飞”、中小微“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领军型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再突破。
大力培育新兴动能。以“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紧盯重点领域。围绕新能源、智慧光伏、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制药及器械等增长引擎,进一步补链强链建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强化多点布局。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半导体材料工艺,建设合成生物浙南中心,努力打造生物制造、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新动能。抢占未来赛道。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瞄准光芯片、未来网络、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等产业新赛道,着力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强化规划引领。牢牢把握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全国、全省以及温州市海洋经济整体布局,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力打造襟江带海、联通内外的战略枢纽。做强优势产业。以舥艚港为主战场、主阵地,统筹涉海资源,加快港口、物流、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水产品交易博览中心,全力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深耕蓝色经济。积极融入温台沿海现代产业带建设,坚持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培育海洋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争当示范、实现蓝色崛起。
(四)聚焦“改革名城”战略定位,打造改革赋能新典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战斗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让改革在龙港大地“春风吹又生”。
当好政务改革“排头兵”。坚持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聚焦“五个一”重点任务,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全面升级。做强服务平台。深化“龙管家”建设,整合审批办事等12项功能,打造线上“24小时”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全面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关联企业信息数据,打造“企业码”应用体系,推动企业办事“一码通行、一码通展、一码通办、一码通达”。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9%以上。强化系统集成。健全完善涉企“增值服务清单”,规范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压缩企业投资项目领域审批中介事项清单,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推动全过程公正高效集成监管,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100%。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企业全生命、项目全流程、产业全链条周期,深化“一中心”建设,打造全过程、全天候“不打烊”为企服务新生态。谋划印刷产业链等多个“一类事”服务场景,加快推动办成“一件事”转变为办好“一类事”,让群众、企业“事易找”“事好办”“事办成”。
跑出重点改革“加速度”。深化顶层设计,深入实施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改革,迭代深化“大部制、扁平化”改革,健全完善“市管社区”模式,探索新型融合社区、部门与社区捆绑融合2类试点建设,创新推进城市标准化、企业信用修复、数据知识产权等特色改革项目,加快打造具有龙港辨识度的“硬核”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做优做强市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推动优化整合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始终把企业家当成龙港的“宝贝”,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充沛的“阳光雨露”,让企业家轻装上阵、放手去闯,与龙港这座城市彼此见证、耕耘希望、成就梦想。
争当共富改革“领头羊”。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行动,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确保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达到2.35亿元、经营性收入达到1.55亿元。深化农村宅基地、农民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贷款等五大改革,打通城乡土地要素自由流动通道,拓宽农民创业融资渠道,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公积金建缴6000户。持续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围绕政策兜底、生活便利、社会帮扶等5个维度,打造一批共富工坊和共富村。
(五)聚焦“一港一线一中心”平台支撑,书写开放合作新篇章。以更大视野接轨全国、以战略思维争创一流,加快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当好对外开放桥头堡。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更广领域开展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龙平苍一体化。主动参与龙平苍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优势互补、功能叠加,实施规划、交通、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五位一体化”发展,提速瑞苍高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龙港大道西延、河口大闸等重大项目前期,共建东海美丽生态海岸带,提升温州南部副中心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积极融入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投用深国际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舥艚港与温州港、宁波港协同发展,打造贸易内支航线、陆海联运网络,打通浙南闽北沿海内贸运输主干通道。加快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及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外贸强基础稳增长。积极鼓励“百企出海抢订单”活动,帮助企业冲出去抢市场、闯出去争份额、跑出去抓订单,培育发展海外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全年新增外贸企业40家,进出口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科技、数据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大宗商品储备管理体系和贸易投资制度,加快形成贸易投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