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资消费稳固向好。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建立重大项目盯引落地闭环机制,出台落地达产细则,积极推动“拿地即开工”。全区57个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当年投资108.2亿元;9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当年投资48.3亿元;7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当年投资48.4亿元;9个省重大新建项目开工率100%,位列全省第一;市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7个,实际开工12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专项债额度,2023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5.14亿元、一般债券1亿元,发行额度均居主城区第一,支出率100%,居全市第一。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推动消费提振回暖,每月一主题开展“武林衣秀”“武林大巡游”等300余场“武林消费季”活动,发放4300万元文商旅、餐饮和香港同胞乐游消费券,五一、十一黄金假期消费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5.2%,投放7轮2亿元汽车消费补贴,拉动销售额117亿元。武林广场4万平方米商业空间面向优质商家免租金开放,着力打造杭城最璀璨的24小时商业空间。杭州中心开业,米其林餐厅品牌群入驻武林路梅鹤堂,杭钢旧址公园举办首届草莓音乐节。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于全省率先成立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举办大运河国际文化论坛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端智库成立大会,入选全国放心消费核心城区范例、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序列。武林路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商业特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列入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名单。
(五)产业赛道聚势成群。锚定“1+4”产业主赛道,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个、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1个,引进优质产业链项目162个,总投资超620亿元。商贸金融产业优势巩固,运河财富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命名验收,省级金融总部项目国民养老保险落地,新引进金融类企业30家。美团小象超市、比亚迪仰望汽车中心店、广汽昊铂和平4S店正式开业,举办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国际投资大会,医美产业大会发布“来拱墅变更美”政策扶持体系和“来拱墅放心美”监管服务体系,中国林业集团贸易总部等37个引擎性项目注册落地。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加速集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货拉拉全国第二总部、贝壳南方总部、360华东总部等数字经济总部项目摘牌拿地,银泰深象智能等项目正式签约,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大科学装置加速推进。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阿斯利康、韩国大邱、韩国JK连续三届在进博会签约,承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大会,碧迪医疗大中华区创新中心正式启动,武田制药项目加速推进,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拱墅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入选全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电竞文娱产业快速成长,实现电竞产业场馆首建、赛事首办、标准首发,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电竞产业大会,引入和平精英亚运版、英雄联盟等知名IP赛事,引进中国奥委会控股企业—华体电竞全国教育总部、杰艺文化、赛世电竞、焱石网络等知名电竞企业,网易电竞博物馆、竞想酒店正式开业。新制造业大步迈进,集聚禾迈电力、楚环科技、天丰电源等绿色能源产业矩阵,韩国OLED显示屏再生产项目投产。出台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举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02%,增幅居全市第二。
(六)攻坚克难扎实有力。全面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和“七张问题清单”整改销号。破解发展空间“卡脖子”问题,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推进上塘、半山、康桥、石桥四个单元控规修编,深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大武林商圈城市设计,大和平区块搬迁清零,大和平新型功能培育区获市政府批复;持续巩固渣土码头关停成果,谢村、老谢村码头华丽转身为大运河公共滨水空间;拱康路4592米渣土专用道完成历史使命;康桥园区“腾笼换鸟”501亩;毛竹山100亩工业用地“破茧而出”,1号地块顺利出让,2号、3号地块加速征迁;石塘区块深化与市城投合作开发,首期合作范围400亩,沿320国道省市区合作示范区雏形初现;智慧网谷核心区货运北站老货场、康桥运贸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打通断头路6条,拓展出380亩产业空间;全区全年收储工业用地14宗548亩,出让9宗244亩;收储经营性用地47宗1674亩,出让22宗697亩,出让留用地7宗190亩,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8270亩,拓展更多优质发展空间。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路径模式,石桥地区城中村改造实现企业征迁清零;渔业新村、王村里整体完成安置;文晖、东新“三村”1875户回迁安置基本完成;地铁四期15号线征迁任务全面完成;以浙工新村有机更新为试点,探索新时代城市版“千万工程”;树园小区一体推进危房整治和品质提升,成功化解4年涉稳风险。深化生态环境治理,高质量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全域Ⅳ类及以上水质占比96%以上,省市控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以上;环境空气优良率82.7%,达到二级标准,改善率居全市前列;深入开展“清废净土”,重点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开展全省唯一“宁静小区”国家试点;“两车”淘汰更新7184辆,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
(七)重大改革走深走实。以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居全省第一,入选全省商务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创新实践试点、“信用+基层社会治理”省级试点,政府采购“云评审”入选全省“微改革”项目库和“一类事”省级试点,参与制定政务服务中心为企服务规范省级标准,于全市率先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试点,半山街道获评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商事登记“一网通办”实现全域覆盖。全省首创商务社区模式,17个商务社区覆盖236幢楼宇、1.5万余家企业,汇金国际、新天地商务社区入选全省首届现代产业社区优秀案例。“城市眼·云共治”获全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特等奖,全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经济运行综合集成平台、微型消防站管理平台、防汛防台信息化平台建成投用。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红旗班”精细化管理模式全省推广。8家区属国企正式揭牌,推动23.7万平方米经营性房产从行政事业单位归口划转至各国有企业,实现国有房产、安置房及车位闲置利用37.9万平方米,完成办证12.4万平方米,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