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社会发展与转型,建设更加和谐的幸福于洪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高标准实施系列民生工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振兴发展成果共享,让百万于洪群众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
提高保障水平。聚焦“舒心就业580”品牌,深化进高校、进企业、进新业态等线下服务行动,升级线上服务平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推进阳光100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强化困难家庭兜底帮扶,深化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聚焦“品质养老”,实施六大服务工程,打造韩村园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组建区域养老服务联盟。实施区殡仪馆、区社会福利院和造化敬老院升级改造,深化“倾情解忧暖心”关爱行动。进一步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优抚保障工作。
补齐民生短板。聚焦“幸福教育”,实施“33612”优质教育设施建设工程,争创市级学前“双普”创优区,提升于洪教育整体水平;紧扣振兴发展需求,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区职教中心新建校工程建设,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健康于洪”,探索合作路径,推进烟厂地块综合性医院筹划建设;发挥医联体作用,支持区医院做大做强康复中心;建强基层卫生医疗体系,推进北陵和城东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稳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成创新医防合作、健全预警体系等9项重点任务;继续高质量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守住安全防线。聚焦“平安于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消防、城镇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高层建筑、老旧房屋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推行预防警务和智慧安防,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确保社会安定、居民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浦江经验”,高质量推进“三零”工作室建设,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大力实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社区网格提升行动,推动热线进社会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历史回迁安置问题解决,如期完成“保交楼”任务。
(四)打好激发内生动力攻坚战,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于洪
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加快三个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所在,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抓项目、促创新、优环境,为于洪振兴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紧盯政策机遇谋项目,围绕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加大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项目谋划力度,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资金投向于洪。深化央地合作推项目,聚焦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推动与中铁十一局、中建八局等央企深度合作,努力把互利共赢的合作意向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建设项目。坚持链式思维引项目,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加大重点产业链的龙头“链主”、关键“链属”企业招引力度,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0个。凝聚工作合力建项目,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做实项目服务专班,加快快速路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联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以高质量项目助力于洪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下好创新发展“先手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培育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企业,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施“数字于洪、智造强区”提升行动,建设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培育2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升“弘英汇”平台服务能力,力争全年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不少于18项。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和个人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让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于洪新风尚。
出好壮大经营主体“组合拳”。以服务壮民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综窗”进园区服务范围,完善“帮代办”“网上办”“上门办”等服务模式,深化“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做优“政企对接”“银企对接”“企企对接”等帮扶机制,“三直一快”送政策、送资金、送合作。以改革强国企,深入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妥有序推进区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探索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加大国有资产整合盘活力度,全力推动辽宁永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过AA信用评级。
(五)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建设更加协调的富裕于洪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把握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有利契机,围绕我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发展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于洪样板。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7.94万亩,开展实施保护性耕作8.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3万亩,力争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全链开发乡村产业。做大特色农业规模,启动金润设施淡水鱼养殖及水产优势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拉马台西红柿”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进虫草设施农业园区改造,在万金村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试点。培育乡村旅游业态,推动穆瑶肆季民宿项目正式运营,提升久隆都市农业园、大德玫瑰小镇等农文旅品牌吸引力,策划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培育5个特色文化旅游村,让更多城市居民“来于洪、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