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项目并联审批及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组建项目审批专班,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持续压缩审批时限,让企业享受普惠型营商环境。优化补足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流程,动态调整事项标准化清单,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整合全县数据资源,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改革。加快组建合资国有客运企业,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行“重资产管理、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化线路、整合客货邮资源,建立完善运行体制机制,上线新能源车辆,新建充电桩等设施,积极争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改革示范项目,争创全国试点县。
(五)聚焦生态建设、低碳生活,持续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深入践行“双碳”战略,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秸秆全面禁烧,开展扬尘治理,提高优良天气比率。深化河湖长制,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加强水域岸线管控,确保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治理,落实农业“三减”45万亩,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8.5%以上,实现源头管控、综合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推进露天矿山专项整治。严格执行禁牧禁排,治理侵蚀沟211条,防止水土流失面积9.45万亩。组建“三股执法力量”,零容忍查处违规破坏环境问题。
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双碳”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改造模式,有序推动公建项目清洁取暖全覆盖,完成居民清洁取暖改造7000户以上,削减散煤用量35%以上。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进企业、进家庭、进校园,积极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
(六)聚焦空间拓展、功能完善,持续提升城乡品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城乡规划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坚持城乡规划引领。突出“多规合一”,推动“三区三线”成果落地应用,高标准完成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64个,分期分批实现全覆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功能。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土地收储计划,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4公顷,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高品质改造老旧小区12个、29栋楼。维修巷道2.18万平方米、人行道2万平方米,施划停车位600个,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7.51公里,启动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建设,加强供热管理和服务,让群众住上“暖屋子”、提升满意度。新增燃气中压网覆盖小区12个、通气2193户。新建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6公里,增强城区排水防涝能力。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数字克山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管控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赋能升级。持续开展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常态化治理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提升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物业管理体制建设,加强物业监管力度,建立物业企业淘汰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物业。
强化乡村承载功能。开工改造黑双公路克山段48.2公里、农村公路8.97公里、危桥1座,完成绥拉公路克山段75.2公里改造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构建“纵横交织、内联外通”的路网布局。依托“路长制”提升公路养护标准,创建“四好农村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百千万”提升工程,推动资源向中心村屯集聚,健全完善住房、学校、医院、广场、户厕、污水等基础设施,每个乡镇打造1个试点村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和村规民约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功能集聚、美丽宜居的样板乡村。
(七)聚焦民生导向、固强补短,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持之以恒补短板、提质量,围绕群众所需所盼解决好重点领域民生问题,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打造幸福克山。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打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组合拳,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依托职教中心为重点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统筹抓好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巩固提升双拥共建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六连冠”。
打造教育克山。积极争取二中三中教学设备购置、四小扩建项目,实施西城中心校、五中宿食一体改造,三幼、三小幼儿园投入使用,招聘幼师54人。规范幼儿园管理,大力整治小学化倾向;开展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推动城乡小学共进式提升;完成初中学区规划调整,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一中三中多样化发展和学科建设,探索打造克山特色名校品牌。
打造健康克山。完成县人民医院搬迁新址,规范中医院健康发展,大力引进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和预约诊疗,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加强食药品监管、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