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商贸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加快中海寰宇天下商业综合体、碧桂园商业商务中心建设进度,推动城市商圈多点发展。积极向省、市申请“购物消费券”等专项资金,“以券促消”助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加大企业培育,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2户以上。打造南部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整合开发沿江黄金片区,定位商贸商务、旅游服务、医养健康、总部经济四大主导产业,推动神华车世界汽车文化产业园、皇冠假日酒店、区医院异地新建、高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冰雪装备奥莱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项目投入运营,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
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内涵提升、精明增长理念,推动校城实体融合。打造石井科创产业园区,依托域内高校人才培养输出、科技成果转化等优势,借力化工学院丰满校区项目建设,全力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落地生金”,推进百度云数据中心、江苏青松新材料研发等项目尽快落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业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产城实体融合,实施“工业再造”行动,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新能源、光电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优质企业,力争5年内打造两大亿级产业集群。开展“育苗壮干”梯度培育,推进江源塑料等规下企业快速成长,亨昌炭素等规上企业做大做强,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6户。打造高速环线新型工业发展区,高效整合环城工业用地资源,推进光电产业园、东方电力整体搬迁、万吉援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培育工业强区的“四梁八柱”。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产需衔接等活动,助推长久专用车、映山红饲料等企业减亏增盈,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在激发“活力强”上掀起新高潮。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改革为先导,用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攻坚战,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丰满新标识。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类惠企政策,下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先手棋”。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村、社区延伸。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信用承诺替代审批要件清单,开展非即办类审批容缺受理服务。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筹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主体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区民营企业力争达到5200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93亿元,增长7%。
推进“两区”建设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加快建设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承载功能日臻完善的经济发展“主阵地”。实施开发区能力提升攻坚战。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体制,突出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职能作用。抢抓全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有力契机,积极争取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完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城中村改造和土地征收力度,整理土地49公顷,挂牌出让30公顷。聚焦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制定区块化发展规划,着力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和总部性企业入驻,努力把园区高地优势升级为区域强势。实施松花湖景区管理及资源保护利用攻坚战。大力推进松花湖景区接收进程,捋顺保护、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实施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升级改造景区智能化系统,提高人车通行效率。实施管理服务提升行动,严肃整顿客运游船经营乱象,严厉打击“牵驴揽客”违规行为,重塑安全有序的市场秩序。实施品牌形象提升行动,深度挖掘景区潜力,引入国有资本实施旅游资源整合,推动“老牌”景区焕发新活力。
(四)坚持建管并重,在推进“城市靓”上展现新风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备、靓丽整洁的城市环境。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新城大路、红旗路等8条主次街路及配套设施,全力夯实南部新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石井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区域重点项目建设路径。开展核心城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高标准完成五代广场改造工程,改善玉山路等10条街巷环境,整修会展街等路面方砖7000平方米。以沿江路段及3个城市出入口为重点,新建绿化美化景观5处。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及单体楼宜居综合改造,建设“民心样板”工程。开工建设化工学院回迁区,回迁安置居民215户。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高端精品楼盘,计划开工28万平方米,销售3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保持创城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江南市场、兴隆市场等重点经营场所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城市顽疾专项治理,加大私搭乱建、占道经营、毁绿种菜等问题清理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校园周边流动经营等阻碍交通秩序行为,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有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整区推进。充分发挥执法队伍和环卫工人下沉作用,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坚持乡村振兴,在促进“三农兴”上走出新路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心,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发展水平。
夯实农业基础。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4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册外地”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前二道乡马相村、旺起镇建设村灌区修复等小农水资金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建设“四好农村路”20公里,推动温德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治理河道1.5公里。建立完善“以水养水”工作机制,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