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1日)

  (三)坚持服务保障、创新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抓服务实现企业发展壮大。有效做好疫情期间9户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重点工业企业服务保障,帮助瑞德公路、国辉包装、恒信鞋业等企业融资1600万元,帮助天晟重工办理1.8亿元外资订单保函,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近3.2亿元。百年熏宗、兴泰食品、三齐树脂、国电和风、谷和肥业5户企业实现升规入统,凯丰肥业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进入“小巨人”企业行列。

  抓调整实现企业提档升级。改造升级“老字号”,天晟重工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维扬机械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开发“原字号”,完成瑞德公路数字化车间资金项目申报,国辉包装被列入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名单。培育壮大“新字号”,分步实施屋顶光伏小镇、零碳小镇、沟帮子智慧园区等重点项目。

  抓科创实现企业不断赋能。实施科技创新载体提升工程,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新组建辽宁玉宝花生产业产学研联盟,瑞德公路组建的辽宁省道路环保与再生新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申报“带土移植”优秀人才团队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雏鹰瞪羚企业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中试基地2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2项,合同成交额达到2.08亿元,均位于锦州地区前列。

  (四)坚持战略谋划、内在提升,旅游文化持续繁荣发展

  整体提升步伐加快。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筹备迎接国家级评审验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提升景区软硬件标准化、体系化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参与“五大镇山”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举办第32届梨花节线上推广活动,“跟着镜头打卡医巫闾山”宣传片登上新华网,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稿件52篇,6家景区加盟“锦州乐游惠民卡”旅游一卡通。东一生态园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富屯街道红石村获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芦花景区申报开发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6个项目纳入全国文旅项目管理系统,我市梨花观赏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北镇庙碑亭碑廊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石碑保护工程、鼓楼抢险维修工程,广宁城墙夯土墙保护工程、北镇庙彩画壁画保护二期工程取得有效进展。举办数字阅读推广、书画作品展、文化公益培训等活动,筹办6场主题文化惠民演出。我市图书馆荣获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省级先进集体,辽宁省图书馆在我市设立全省第一家县级分馆。我市申报2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筹划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五)坚持建管结合、生态优先,城乡建设同步统筹推进

  宜居城市基础更优。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方案经国家批准正式启用,新增城镇空间拓展区6.5平方公里,有力保障了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实施房地产项目22个,新建商品房26.79万平方米,销售12.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处于合理可控区间。总投资5167.58万元的城南污水管网工程启动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完成城区内四个小区1.05万延长米供暖管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并试运营。完成北镇庙夜市改造工程,拉升夜间经济消费活力。85个小区、149栋楼、6789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改造率位于锦州地区首位,和平小区被评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综合示范项目。

  乡村建设再添亮点。建成户厕1801座,改造验收危房236户。植树造林1.93万亩,绿化村屯72个,完成8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任务。常兴店镇观军场村、闾阳镇石堡子村、鲍家乡高起堡村等13个村申报了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安镇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投资1.04亿元完成公路建设重点工程4项,涉及公路里程241公里、桥梁4座,环医巫闾山旅游公路三灵线、青龙线如期通车。我市打造的“交邮融合+供销配送+特色农业”农村物流服务模式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县道北阁路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我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环境治理富有成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按时间节点全部完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7.13%,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常兴店镇上观村获得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证书。投资1.21亿元对月牙河开展全方位生态治理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及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各级河长巡河9623次,整改问题237个。建立了废弃农膜四级回收体系,有序推进投资2200万元的人居环境整县推进项目和投资2300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北镇中电环保垃圾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全年处理垃圾12万吨,发电5000万度。农村生活垃圾“运管分离,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以及“户分类、村收集、镇储管、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六)坚持以民为本、利民为先,社会民生实现协调发展

  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低保快速审批机制,城镇和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增加到8784元、6084元,实现应进即进、应退尽退。构建县、乡、村三级标准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成2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城镇新增就业1032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投入1844.51万元完成乡村振兴项目20个,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各项政策,新纳入监测40户80人,脱贫人口兜底保障率73.2%。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示范基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有效衔接。

  抗疫抗灾筑牢安全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处置、有效防范了“3·22”“11·28”新冠肺炎疫情。加大能力建设投入,有力保障核酸检测、物资储备以及隔离场所、定点医院、黄码医院等建设,全面提升防疫应急保障能力。成功应对“7·06”“7·28”两次历史罕见强降雨袭击,科学精准预报预警,统筹调度防汛减灾,全力组织应急抢险,及时组织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构筑了护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堤坝。投入275万元新建市级应急物资储备项目,有效提升物资储备、调拨能力,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成了减事故、保安全的任务目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1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