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推进重点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探索实施项目推进奖惩机制。统筹推进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4个。确保投资6亿元的正大集团方便米饭生产线等36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开工,投资9亿元的食药纳米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等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凯际雪域温泉度假小镇、漫江文旅小镇、弘成博远旅游开发项目,确保如期开工建设。
(三)坚持质量优先,迈出“特色富县”关键步伐
助推工业提质扩能。引导人参加工业走精深化、品牌化路线,力争年内引进国内知名医药品牌和企业1-2户,人参加工企业入规入统5户以上。深度挖掘“积盛广”等百年“老字号”商标潜力,释放品牌影响力。推动投资2.7亿元的人参“研产仓销”服务综合体、投资1.5亿元的华润和善堂配方颗粒项目竣工投产,力争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税收突破2000万元。集约高效开发域内含气水、保健水、食用级护肤水等高端矿泉水产品,鼓励建成企业新上功能饮品、运动饮料等高附加值生产线。推动投资2.5亿元的清水泉70万吨矿泉饮品项目建成投产,力争矿泉水产能突破500万吨,税收突破1.2亿元。制定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政策,创新入园合作模式,引导企业集群发展。培养一批“链主”企业,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申报科技项目4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户。
助力服务业复苏升级。推动鲁能胜地扩容提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扩大投资,加大中国绿发集团在经开区项目推进力度,加快信旅房车长白山户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进程。积极对接中国银地,推进长白山健康度假小镇建设。抢抓冬奥会契机,开展“抚松好冰雪”系列活动,打造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谋划实施景区至行政中心旅游风景道,改造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更新完善旅游导航系统。新增3A级景区1家、星级酒店1家、绿色饭店2家、民宿客栈和农家乐20家,力争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深化与京东、阿里等平台合作,拓展产品市场、带货销售新空间。确保吉林省投资集团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依托长白山资源健康研究院,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按期实施肠道微生物与中医理论实践研究中心、中药微生物转化技术、中药纳米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积极引入国药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入驻抚松。聚焦“双碳”目标,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积极推进吉林安瑞克综合改燃、华能开发太阳能、新华水力发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四)坚持差异发展,构建“生态城市”新型格局
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以高铁新城为中心,谋划实施城市快速交通廊道,链接抚松镇、兴隆乡、行政中心、松江河镇、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和鲁能胜地,打造高铁经济圈。谋划推进抚松镇至行政中心道路新建工程、国道鹤大线抚松至汤河段公路改建、国道G504松江河至汤河口段新改建3个项目,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点对点差额化收费项目,让中心城区四通八达。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对城市外立面、出入口进行整体设计改造,谋划建设抚松文化地标,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加快5G网络向城乡延伸覆盖,推进交通、电网等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在松江河镇,投资9000万元,推进高铁新城项目。投资3750万元,实施绿地系统建设,新建篮球场、生态停车位、景观廊道等设施。谋划实施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积极对接国家政策,谋划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在抚松镇,打通北顺城路等2条“断头路”,畅通城市路网。投资7068万元,改造鹿鸣街等市政道路排水管线22条。投资1500万元,实施供热消隐改造工程,让城市更温暖。投资430万元,实施园林绿化美化工程,巩固国家园林城建设成果。
推进城镇特色化。打造抚松文化小镇,谋划推进“老把头”纪念馆建设项目,拓展人参文化旅游内涵。打造万良人参小镇,加快人参产业园区建设,吸引龙头企业进驻,推进人参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露水河森林小镇,加大“中国红松之乡”品牌宣传力度,开发以红松果仁、食用菌、林蛙油为主的林特产品,力争注册绿色有机产品品牌2-3个。打造泉阳矿泉小镇,加快推进泉阳森林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泉阳泉开发保健矿泉饮品,争创3A级工业旅游景区。打造仙人桥温泉小镇,谋划实施“红色印记”“两山”理念实践基地项目。力争松江河生态旅游小镇、仙人桥温泉小镇入列特色产业小镇。
推进管理精细化。加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服务水平。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综合提升主干道、公交站点等周边环境。深入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无证无牌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制度化手段,切实解决背街小巷常态化环卫保洁问题。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积极引入环保新兴技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五)坚持有效衔接,探索“乡村振兴”抚松路径
稳步推进重心转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控辍保学、完善基本医疗、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谋划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10个以上村屯老旧管网改造。加强农村危房监测,实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全面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序推动“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建立村企帮扶长效机制,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格局。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提高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建设地变现能力,构建多元化合作模式,力争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家。
厚植生态田园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严格管理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投资12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改造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线路11条,畅通城乡“微循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3000万元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评选干净人家、美丽庭院1000户。持续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打造温泉村、青年村等示范村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