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7日)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快补齐乡村短板,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4万亩,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抓好“菜花畜果”四大主导产业扩规模,新增设施农业5000亩,新增畜牧养殖场60个。推动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产业安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宏瑞肉联晋升国家级龙头企业,启动国家储备库项目建设,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支持盘活宏达集团“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让老企业重新焕发新生机。加快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县等项目建设,为乡村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施1.5公里“一横两纵”路网工程,新建66千伏变电站一座,推动财盛食用菌种植及深加工、禾丰1万头原种猪养殖、新希望六和饲料加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泰利农业废弃物、长融汇通鲜杂粮、10万吨大豆油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5个。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9公里“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工程,完成集配中心、研发中心、数字化花卉种植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北京瑞成花卉等项目落地开工,进一步完善花卉全产业链。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立足花卉优势,建设专家工作站3个以上。举办第四届凌源百合节,持续提升凌源花卉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四治三化两提升”行动,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面,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00户,建成垃圾中转站8个,推进3个行政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体系,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个,市级美丽示范村5个,推动人居环境大提升。加快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完成2个传统村落修复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创评,推动移风易俗。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四个不摘”“九个不变”政策总体稳定,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专项扶贫,通过抓实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培植乡村特色支柱产业,推进“一乡一业”建设,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投入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强化监测,分级预警,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三)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依托资源、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度挖潜,推动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助力一产,服务二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无车承运、智慧物流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快推进数字物流产业园建设,重点实施9个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数字交易平台建设,引导域内重点批发市场复制和推广应用。提升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服务功能,引育一批网红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带货新人,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盘活兴隆大家庭项目,推动红星美凯龙项目开工建设。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牛河梁国家旅游度假区、河坎子旅游景区、城市公园、明清册温泉度假花海等项目建设。热水汤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坚持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提升、创新再突破,全力破除发展障碍,激活发展潜能,拓展发展空间。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七办”举措,将政务服务驿站与“全市通办”“一网通办”相结合,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综合体,筑牢“办事方便”基础。坚持法治思维,守住政策底线,加大力度惩治违法失信行为,营造“法治良好”氛围。紧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制度交易性成本、建设项目前期费用成本、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筑牢成本洼地,培育“成本竞争力强”优势。加快开发区深化改革步伐。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实现职能融合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让开发区充满蓬勃活力,为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赋能助力。

  以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围绕“数字凌源、智造强市”,积极推进与北京长城所等国家智库的深层次合作,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势能和动能,不断提升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做好项目“造势”,做靓项目“包装”,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在我市找到新场景,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招商体系。统筹推进内外开放合作,紧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按照招商图谱,强力开展以商招商、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每个乡镇街要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开发区、乡镇街、委办局全年必保引进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120个以上。

  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以做优“三篇大文章”为主线,以数字驱动新动能、新赛道、新场景、新治理为路径,大力发展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以技术突破为路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60家,新增校企合作项目20个,落地转化大学院所科技成果20项,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5个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6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