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坚持以“三篇大文章”为引领,矢志不移走好“工业强县”之路。强化砂源供给,规范开采秩序,推进3家国有硅砂矿办证进度,推动兆峰、腾达等12家开采企业扩大产能,加快重庆长江、宁波天阳等23个深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扩充国内市场占有量。推动永红机械智能仓储、华洲重工焊接预热冷却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快普友2000台机电装备、卓铸160万平仿石砖、豪赫1万吨重型钢结构、泽诚1万吨机械配件等项目投产运行,全年硅砂深加工产业产值实现7亿元。大力引进地瓜、芝豇、黑豆、肉类等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双汇、华美、北方沃土等产业链项目做大做强,实现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集群发展,绿色食品产值实现21亿元。积极争取能源指标,推进大金、龙源等项目吊装建设,加快丰田220伏开关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打造超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积蓄力量。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立足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三大主体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大力推进农用机械、能源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年内实现产值35亿元,力争税收实现1.5亿元,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升全省中上游。积极探索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新征土地1000亩,建设10千伏电力线路5公里,新建给排水管线35.6公里,翻新道路13.2万平方米,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宽盘活渠道,通过司法拍卖、破产清算、政府回购等方式加快资产盘活,全年力争盘活资产4万平方米。严格执行园区封闭管理制、县级领导包保制,完善驻企警官制,为企业打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发展环境。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为平台,积极推进洛阳春都、江苏雨润等项目签约落地,加快海岳全连接工厂、华美屠宰厂竣工投产,双汇禽业屠宰厂达产达效。完成配套道路建设5公里,推动存量闲置资产盘活,年内实现产值17亿元。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业态、拓市场、促消费,致力“优化大商贸、发展大市场、激活大物流”,促进流通、电商、商贸、文旅产业抱团发展。活跃流通体系,发挥“全辽管钥”区位交通优势,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推进辽宁佳运汽贸物流园建成投用,税收实现1000万元。做强电商产业,用好用足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新增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00个,培训电商人才2400人次,初步建成电商大县。做活传统商贸,打造以鼎信、家百惠两家大型商超为核心的商业繁荣圈,致力豪德电商大厦转型升级,推动梧桐生活广场如期开业,完成南城区早市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生活圈”。做精文化旅游,积极融入“快慢由你,悠游阜新”战略,开发全时全域旅游模式,打造贯穿春夏秋冬、遍布东南西北的四时四至景观,围绕生态草原、柳河湿地、乡土农家、红色文化擘画塞外第一景。
(三)聚焦建设生态彰武,全力放大绿色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保护,让绿色成为永续发展的最美底色、持久庇佑。
持续推进治沙大业。以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为主线,继续执行造林资金拨付与成活率挂钩机制,完成新植林4.5万亩,补植补造6万亩,环城、环镇、环村、环屯等造林工程基本完成,有效织密“以树挡沙”体系。以草原生态示范区为核心,打响“扩面增效”行动,恢复天然草场5000亩,实施毒害草防治10万亩,落实《阜新市草原保护条例》,严格执行封山禁牧,持续扩大“以草固沙”效果。全面启动柳河城区段4.2公里防洪生态工程,完成滨水景观和生态湿地建设,打造水清岸绿、舒缓安澜的生态柳河。完成养息牧河人工湿地建设,提升自我净化能力,积极推进“以水含沙”进程。稳步实施彰武“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区建设,打造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生态治理体系,统筹光伏发电、农事生产、生态治理三条主线,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树立“以光锁沙”典范。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不断提升总体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严守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三条空间管控边界,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违建别墅整治“回头看”等专项行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六个严禁”底线。坚持绿色开采,稳步推进闭坑矿山恢复,严厉打击采石场、硅砂矿等私挖乱采行为,提高破坏生态的违法成本。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严禁林地发包、毁林建厂等一切人类活动迹象,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一切行为。
铁腕抓好污染防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深走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治理成果。加快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案件整改销号,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反弹案件,绝不姑息迁就。有效治理渣土扬尘,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售令,全年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严肃“河长制”“林长制”考核机制,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巡河护林,加快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确保国考、市考断面稳定达标。
(四)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宜居之地
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建管并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激发乡村活力,增要素、建基础、提品质,承“匠人”精神,下“绣花”功夫,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固化运用“三调”数据成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着力解决用地矛盾等历史问题。科学规划“一核两轴三带四中心镇”空间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依法处理卫片图斑疑似问题,维护空间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加大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年内完成“两块地”处置15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