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强化精卫心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余杭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建立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干预综合管理信息互通平台,落实医共体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实体化运作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数智”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满足公众多元心理服务需求。巩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不断规范平台运行机制。强化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储备精神(心理)卫生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专栏2: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1.人员:镇街配备公共卫生应急专管员,各村社区配备公共卫生应急联络员。
2.队伍:加强现场流调处置队伍建设。新引进和培养国家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毕业生不少于1人,省级及以上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毕业生不少于2人。培养区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学员不少于30人,组建区-镇(街道)两级流行病调查处置队伍不少于15支。
3.平台:迭代升级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不断完善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实现多点触发预警,分级指挥调度,智慧化处置决策和循环评估提升。

  专栏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专栏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1.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公共卫生中心,实现疾病控制、监督执法、院前急救、健康促进和应急指挥资源集中。
2.重点疾病防控项目:设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口腔疾病、青少年近视等防治办,设立专项防治经费,推进六项重点疾病防控项目化管理。
3.优化急救站点布局:在原有2个急救站7个急救点基础上,升级良渚急救点为急救站,新增未来科技城(浙一余杭院区)急救站,新增云城急救点、物流中心急救点、国家遗址公园急救点、五常急救点、黄湖急救点5个急救点,力争5年内建成由1个中心-4个急救站-11个急救点组成的院前急救网络。

  专栏4: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专栏4: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余杭区公立精神专科医院项目:建设公立精神专科医院(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余杭分中心、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区精神卫生指导中心)。机构功能集诊疗、精神(心理)服务和技术指导于一体,承担全区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数据分析、业务培训、考核评价和科研教学。
2.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基于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通民政、残联、综治、公安等相关部门数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疑似患者排查和重点患者应急处置的闭环管理。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招录精神卫生(心理卫生)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升至6.6名/10万人,心理学专业人才(硕士以上)招录不少于10人。
4.探索数智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开展多跨场景应用,落实“前端普遍服务”、“中端检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全周期数字智能化社会心理服务,打造数字智能化社会心理服务标杆。

  (三)构建高品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统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本着“淡化行政与体制属性、重在优质资源服务余杭人民”的基本思路,完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积极构建由省市医院为依托,区级医院为中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继续支持区内省市三甲医院发展,发挥好其解决疑难重症的技术和学科优势,做群众“看病不出区”的坚强基石。二是大力支持区属医院发展,要通过借梯登高、错位发展、深耕基层,让区属医院成为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中坚力量。三是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如树兰医院等高端民营医院,构建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构建立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省市医院为支撑,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民营医院为补充。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区级医院与省市医院深度合作,推进龙头学科、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切实承担起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医共体改革成效,到2025年,力争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服务能级达到三级医院水平。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城乡医疗互助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医学学科高峰,借“云”技术应用,通过偕借浙大一院总部、院士工作站等专病专科建设,以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持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区域疑难病诊疗中心,实现“云”门诊、会诊、科教等协作应用,带动区域诊疗中心和医院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救治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

  持续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继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与医院、医生、中医“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对标国家三、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从坚持公益性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效能,创新属地化管理、创新信息化支撑,确保结果真实客观,力争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管理转向以绩效“国考”为抓手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真正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使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有效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完善。同时聚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堵点问题。

  积极推进社会办医与医养融合发展。研究与出台鼓励、扶持社会办医相关政策,进一步放低或放开准入“门槛”,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入与运营,为社会办医创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服务,重点鼓励投资建设医养康护结合的机构。在支持扶持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针对余杭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老龄人群健康状况研究,科学精准布局失能、半失能老龄人健康服务,促进全区医养康护融合发展。建设集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健康康复、慢病管理、关爱护理、精神心理等为一体的区域服务与管理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4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