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注: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本规划中未特别标注的均以常住人口统计。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健康余杭行动

  夯实健康余杭平台建设。健全健康余杭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格局。将健康融万策,持续推进改善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营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六大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新一轮健康余杭三年行动( 2020-2022年)。突出“区域整合、智慧联合、医防融合”特色,构建以健康为中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工作框架和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卫生健康示范标杆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创新的策源地。

  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更新健康教育内容,调整并充实健康素养讲师团,以及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激励机制,扎实推进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助力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到2025年,实现每万人拥有1.5名健康科普讲师的目标。完善健康教育网络,探索“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达80%,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率达95%,建成健康家庭1万户。建立立体式的全民健教管理模式,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媒体等合力参与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各级主流媒体开展健康公益宣传,开设健康余杭专题节目,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以上。

  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和健康单位建设,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贯彻落实爱国卫生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贯彻实施,推进健康余杭建设,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民参加爱国卫生活动,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及全民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创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活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高品质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高标准推进城乡“厕所革命”提档升级。科学防制病媒生物,到2025年全区50%的镇街病媒微生物评估达到B级。

  提升大健康共建共享共治水平。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目标,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大健康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积极倡导健康工作方式,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重视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快完善现代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视医教融合、医体融合和医养融合,开创大健康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探索实践“三业融合”发展。探索余杭卫生健康事业、卫生健康服务业和卫生健康产业发展融合之路,探索市场化要素剥离的运营模式。依托阿里云等精准医疗应用云平台和其他检测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在医疗卫生和生物健康产业方面的发展,逐步探索实践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业+产业”的“三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助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和良渚实验室创新研发未来智慧健康产业。

专栏1:推进健康余杭高质量发展
1.实施健康余杭行动:贯彻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余杭三年行动(2020-2022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立足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环境、营造健康社会、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重大疾病防控、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大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健康产业等八大领域,推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等25项行动。到2025年,完成健康余杭行动阶段性既定目标。
2.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根据浙江省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扩面工作要求和《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专家委员会,通过开展跨部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政策咨询等共享性活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到2025年,提交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的政策、规划和项目覆盖率达到50%。
3.推进大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市委市政府《杭州市推进大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数字赋能健康余杭建设动态监测,建立健康共治生态体系和社会化健康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健康治理体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健康工作格局。

  (二)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保障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机构的人员力量。以应急指挥、监测预警、联防联控、精密智控、三情联判联动、平战结合、医防融合“七大机制”为核心,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组织领导体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创新应对策略,建设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强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完善应急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智慧化评估防控措施效果,为科学决策、有力应对提供依据。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推进“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体系保障支撑,形成集预防、控制、救治、保障于一体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坚持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

  重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重构与打造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实训基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复合型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探索高层次人才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以破解基层公共卫生建设发展的瓶颈与难题。强化卫生检验检测中心传染病病原体和化学毒物检测能力,统筹疾控、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医学检测资源。创新专业机构-医共体牵头单位-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行“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机制,创新疾控服务体系。

  加强卫健综合行政执法。完善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按标准配备充实卫生执法人员,聘任专职的执法辅助人员,实施执法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国家双随机抽查和省卫健委“两张清单”任务,实现“互联网+监管”全链条业务闭环。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健康等行业领域的监督执法,提高现代科技手段在执法办案中的应用水平。

  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健全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建设区级传染病诊疗中心,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哨点监测-发热门诊初步筛查-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传染病隔离救治体系。加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制定大型公共场所转换为应急医疗救治场所的预案和提高优化现有医疗机构的使用韧性。结合余杭区域实际,前瞻布局应急医疗设施,编织立体生命救护网,加快构建应急救护救助体系。完善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公共服务场所AED等应急救护设备设施覆盖率。建立“先救治,后收费”,特殊群体、特殊疾病医药费豁免等医疗救助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4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