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景华文化生态园 1
星级旅游餐馆 汊河永乐园饭店、杨郢乡才明饭店、凯悦明珠饭店、川味药膳饭店、君牧湖饭店、水口龙亭饭店 6
旅游厕所 白鹭岛度假村旅游厕所、景华文化生态园旅游厕所、池杉湖湿地公园旅游厕所、来安县张山镇仰山村、来安县皖东烈士陵园旅游厕所、来安县景华文化生态园旅游厕所等 40
(五)旅游营销效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来安县旅游宣传促销始终坚持把创新旅游新产品新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作为提升来安旅游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巩固旅游发展优势。通过双微、媒体宣传、广告推介、公司合作等形式,来安旅游产品得到有力推广,假日期间“云平台”宣传的传播度不断提升,更加立体地展示来安旅游,使得来安旅游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加深了在游客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持续举办滁州桃文化旅游节、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华东苗木交易博览会、池杉湖国际观鸟周暨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江浙沪等长三角城市群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城市旅游形象吸引力不断增强,知名度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来安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来安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完成度达90%以上(表1-3)。
表1-3 来安县“十三五”主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目标 完成情况
一 经济指标
1 接待游客总量(万人次) 550 基本完成
2 旅游总收入(亿元) 22 基本完成
3 旅游总投资(亿元) ≥50 60
4 旅游业占 GDP 比重(%) 8.0 9.0
5 人均旅游消费(元) 350 320
6 游客满意度(%) ≥95 97
二 社会目标
7 旅游就业占比(%) 10 11%
8 涉旅农户旅游收入增幅(%) 10 12%
9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上岗率(%) 80 90%
三 文化目标
10 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个) 2 3
四 生态指标
11 空气、水、声环境达标率(%) 100 99.9%
12 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100 99.9%
五 品牌目标
13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 1 0
14 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个) 1 1
15 新增4A级旅游景区(个) 1 1
16 新增3A级旅游景区(个) 2 1
17 新增4星级旅游饭店(个) 2 0
18 新增3星级旅游饭店(个) 2 0
19 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个) 1 4
20 新增省级优秀旅游乡镇(个) 3 3
21 新增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个) 1 1
22 乡村旅游示范村(个) 10 8
23 新增五星级农家乐(个) 2 1
24 新增四星级农家乐(个) 5 4
25 新增三星级及以下农家乐(个) 10 6
26 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个) 2 2
27 自驾车营地 3 2
28 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2 1
29 优秀旅游乡镇 6 3
30 中医药养生基地(个) 1 1
31 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个) 2 5
六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32 县级及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3 3
33 乡村旅游服务点 15 12
34 自驾车景观廊道(条) 3 1
35 旅游厕所(新改扩建) 30 40
36 智慧乡村示范村 5 4
37 智慧旅游示范景区 2 2
(六)文化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文旅局累计投入约200万元,通过旅游共带动1184户贫困户2438人增收3967009元。完成省级旅游扶贫村仰山村和市级旅游扶贫村杨郢宝山村和半塔镇邢港村的“八个一”建设,2020年利用电商、微商等平台开展油桃、桃胶等特色旅游农产品营销,累计销售16.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2019-2020年推进杨郢乡宝山村旅游景点千年古银杏树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风凰山旅游道路风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提升道路建设等级,完成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观景亭和古银杏树底座加固及吊桥等项目建设。先后整合资金93万元,严格按照“七个一”标准,为贫困村农民文化乐园建造室外舞台,配备电脑、空调等文体器材,2020年6月底成功完成全县11个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七)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统一要求,融合文旅发展新要求、新政策,2019年完成县级文化和旅游的改革任务,设立办公室、公共服务股、非物质文化遗产股、产业发展股、文物股、市场管理股、新闻出版股、广播影视股,明晰文化和旅游局的主要职责,重新界定各相关股室职能,提出文旅融合后发展新举措。2020年成立旅游产业发展中心,设立具体岗位,挂靠文物所。
二、“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成就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来安县先后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村(社区)农家书屋143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9个。建成图书馆及24小时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人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全县农家书屋覆盖率100%,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得到全面普及。2016年以来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对新安镇、水口镇等乡镇文化站改扩建、新建,提升建设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贫困村、美好乡村示范中心村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建成14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为100%。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强化等多举并施逐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积极创新非遗保护举措,从保护名录梳理,资金保障,人才引进,活动演艺等多方面保证了来安县文化非遗保护传承效果。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县文化馆建立来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非遗展厅,进行收藏与展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学习、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就民间故事、谚语及群众文化志10套集成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地记录和保存全县非遗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展非遗月活动、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完成国保单位地形图测绘,编制半塔保卫战旧址保护规划;非遗活化与展示活动,开展民俗特色文艺表演40余次、民间花灯展演10余次,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20余次、非遗保护传承骨干培训班10余次,选聘非遗传承人为校园戏曲指导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加强区内外文化交流,讲好来安故事,打好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