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仍需完善。医防结合尚需完善,突发事件处置体系还待加强。各部门对“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解差异较大,对预防为主方针理解不够,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存在一定的缺陷。能力提升还需加强,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强化。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跟应急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硬件设施落后,医疗救治能力薄弱,院感防控设施及技术难以应对新发传染病。防控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应急状态下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机制不畅通,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机制不高效,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在有限的财政投入中,公共卫生投入占比较低,且投入方式单一。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医师配备严重不足,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缺乏,与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不相适应。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有效的合作机制仍有待建立,医疗卫生机构间协同服务不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未能全面推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自功能定位和任务不够明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基层首诊率、县内就诊率有待提高。
四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亟需优化。2020年,我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82人,低于同期阜阳市平均水平,医护比2020年保持在1:1.08。在当前养老服务需求和妇幼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县面临较大的执业(助理)医师配置缺口。与此同时,我县精神病患者人数处于较高水平,需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从而满足临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需求,目前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县级医院,乡村卫生资源配置仍然薄弱,因此我县当前医疗资源布局结构有待优化,应科学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更好地适应我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要求。
五是基层卫生体系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还未牢固树立,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不足,基层医务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渠道还有待拓宽,诊疗水平有待提高,深化医改工作任重道远,重大疾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仍然是最明显、最大的短板,直接影响着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建设资金保障面临一定困难,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仍需深入思考、探索新的举措。
六是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我县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等需求量大,增速快,给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带来全新影响,如何满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医养问题。
七是信息化建设仍需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各卫生单位管理系统间信息没实现互联互通,且与医院内部系统及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信息不能共享,增加了基层公卫人员工作负担。医共体牵头医院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有效监管其下属医院的运营,信息化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关键性五年,也是我县实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关键时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要求,新冠疫情带来加快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水平的刚性需求,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频繁,两孩政策的实施与全面生育政策放开的客观预测,对做好0-3岁婴幼儿托育工作、妇幼健康服务、老年群体健康服务均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压力;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人群疾病谱快速变化,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以及传染病的防控是关注的重点;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尚未根本改变,基层服务能力仍是短板,医疗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人事薪酬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和健康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建立覆盖我县的健康信息平台,及时、实时、准确收集居民健康信息,并精准分析和挖掘利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进程。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聚焦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改革,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以高质量规划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护和实现公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进地方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面推进健康临泉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二)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保障人民健康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发展理念体现健康优先,发展规划突出健康目标,实现健康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多元共同发展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强化政府基本职责,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向公共卫生方面倾斜。实施政府和社会“两轮驱动”,促进多元化共同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事业活力
期间继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围绕制约卫生健康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医改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深化卫生健康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期望。遵循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