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亳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放心消费创建进乡村行动:组织开展农村消费市场集中执法检查行动,加大农村市场商品监管执法力度。到2025年,建立安全、放心、便捷的乡村消费品流通渠道。

  第四节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合理确定农村户厕改造总体目标任务,科学编制改厕方案,按照优先入室、确保进院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鼓励新建农房配套设计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全面推广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改厕模式,鼓励推广节约适用的冲水节水技术和产品。到2025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万户左右。加快农村公厕改造提升,鼓励合理规划布局,原则上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一座无害化公共厕所。把旅游厕所改造作为景区、农家乐等评定的必要条件,对3A景区内的厕所进行升级改造,2025年底实现改造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卫生室卫生厕所改造,到2025年,村卫生室厕所基本达到《公共厕所卫生规范》(GBT 17217-2021)要求。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分类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村、联户、村镇一体处理。倡导推广采取“三格+一格”生态户厕模式,在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基础上,添加建造人工湿地,进行生态处理,实现黑灰水共治。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城镇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优先纳入邻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纳管处理;对不能纳管处理的村民集中居住区,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优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和工艺设备,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深入排查、精准溯源、科学治理、动态清零”的总体思路,制定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方案,选择适宜模式和技术,加强对村庄内外小沟小塘的治理工作。强化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整治,严禁沿河新建房屋。到2025年,完成381个行政村达到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的行政村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构建稳定长效的监管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监管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镇、村对日常保洁监管效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低效管理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具有皖北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推广“生态美超市”。建设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推动农村有机废弃物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鼓励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消纳,用于村内建设。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采取政府有偿回收的方式,建立健全“村回收、镇归集、县处理”的回收处理体系,推进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

  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出台市级村庄规划编制规程,加强村庄特色风貌的指引,体现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和大拆大建。鼓励整县整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打造皖北田园美丽乡村。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积极申报省传统村落,到2025年,争取完成1—2个。组织开展设计师下乡,为农房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乡村建设工匠队伍,加强培训和管理,强化农村房屋抗震改造,切实提高农房建设品质。推进村庄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以当地特色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等美丽经济。到2025年,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示范效应、“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中心村190个,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2084个。

  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发挥村民环境自治小组作用,扎实开展好“十查看、十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以“清理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废旧广告牌、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整治房前屋后、居民庭院、城乡结合部、中心村边缘和自然村,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进农户庭院“四净两规范”,农村居民“四勤两参与”。全面清理整治村庄公共环境,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采取集约或分散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民或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木本药材等植物。利用空闲场地集中堆放柴草、建筑材料等,从根本解决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等问题。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坚持示范带动,突出自下而上,探索运用积分制,常态化开展“最美乡镇”“清洁户”评选等,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围绕生态宜居,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行动,在农村居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有规划地进行绿化,绿化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乔灌搭配。推进“村村栽万树、林果进庭院”绿色家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五小园”,即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竹园。建设农田防护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树成行的平原绿化大格局。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进一步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和管护方法,研究制定管护制度和管护标准,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进行“回头看”,推进扩容提升,提高品质。总结提炼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典型经验。适时修订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确保村庄长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乡村。

  专栏9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到2025年,新改造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2万户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建设农村改厕与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县(区)4个,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质增效,完成381个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每县区1个乡镇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实施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政府有偿回收。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由“清脏”向“治乱”拓展。建设2084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和19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

  第五节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坚持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功能。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以县乡两级为主,深入摸排整顿对象,“一村一策”制定整顿工作方案,开展集中整顿,提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落实“带头人责任人”职责,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凝聚基层党建工作合力。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深化拓展“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打造“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跟党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