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亳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村电商优化升级项目: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营销手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60亿元。

  第六章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 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承包地,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托管等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产业用地政策支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加快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独资经营、合作经营、公司股份化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收购和订单生产、领办农民粮油合作社等方式,选择合适地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到2025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500万亩。

  第二节 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优势,创新经营组织形式,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构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协同发展的多元联动机制,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和推动皖北大农场的建设。

  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建立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加强家庭农场示范创建,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合作经营,构建起市县乡三级联建、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持续引导农民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示范引领,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带动农民的示范作用。鼓励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发展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融资贷款等扶持政策。到2025年,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0家以上,省级示范合作社150家以上,实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全覆盖。

  第三节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择主导产业中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整合要素资源,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有效对接。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励企业通过技改、重组等实现转型升级、强强联合。依托全市农业资源及产业优势,突出粮油食品、特色种养基地建设及综合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招商,主动对接沪苏浙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质资本、优秀企业、优秀人才签约落户亳州,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第四节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

  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大力培育各类服务组织。鼓励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及乡村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超零售、电器维修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乡村生活服务业。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引导专业性或综合性服务公司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的优势和功能;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组织动态监测,支持地方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对于纳入名录管理、服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组织,予以重点扶持。到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00家,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效衔接。

  专栏6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大工程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到2025年,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以上,省级示范合作社150家以上,省级家庭农场180家以上。

  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力度,加快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到2025年,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育参训率达到100%。

  农业社会服务组织提升项目: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小农户生产托管服务推广试点工作,引导小农户积极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到2025年,全市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3000个。

  第七章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设皖北田园美丽乡村。

  第一节 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县域内的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村庄建设规划引领,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县域内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严格界定搬迁撤并类村庄标准和范围,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第二节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构建现代化农村水利网络体系。积极对接引江济淮亳州段(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地表水厂和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市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加大自来水管网改造保护力度,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完善防洪保安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重点流域治理,继续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加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进“活水工程”等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大幅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水利信息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现代化,提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5%,综合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