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乡村学校特色培育”行动,建立体现乡村文化元素的体育、艺术特色课程体系,配套建设乡村特色学校基地,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激励机制。
3.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培育乡村新优质学校,实施乡村初中学校提升培优工程。
4.“最美乡村校园、最美上学路”行动,推进富有乡村特色的“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和上学路设施环境。
6 “嘉兴订制”产教
工程 1.目标引领。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根据嘉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嘉兴订制”产教融合建设目标。
2.项目推进。重点推进“嘉兴订制”产教融合“六个一批”建设,即立项建设产教融合联盟20个、产教融合基地50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5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100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个和产业学院20个。
3.评价激励。加强对“嘉兴订制”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和政策激励机制。
7 “教育一嘉”育人
工程 建设“教育一嘉”数字化协同育人体系,集聚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构建“1+5+2+X”数字化家校服务体系,即编织一张“网格连心”服务网络,开展“嘉师有约、心灵有约、文化有约、运动有约、研学有约”五项服务,建立制度保障和评价反馈两个机制,完善跨部门的大数据分析应用、AI智能分析匹配、5G应用、互联网等X个技术支持体系。
8 学校扩容
品质工程 实施公共教育资源建设扩容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21所。实施校园环境优化提升“六项计划”,全面推进“教师办公暖心计划”“学生宿舍、食堂爱心计划”“空调进教室‘冬暖夏凉’计划”“厕所革命计划”“创新实验室提升计划”和“校园文化润心计划”。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决策机制和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研究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形成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工作机制,从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彰显红船旁教育人的政治担当。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改进方式,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党建品牌。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完善内部巡查、内部审计等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教育投入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将教育投入作为政府公共财政重点予以保障,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健全生均拨款及调整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与地方财力、办学需求等合理联动、稳定增长。完善成本监审,构建可持续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教育捐赠激励政策,汇聚各方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重点聚焦内涵提升,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及向薄弱地区、教育发展改革关键环节倾斜。健全预算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教育投入方式与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相适应。
(三)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各县(市、区)政府结合《嘉兴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本规划,立足实际制定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把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监测制度,对本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评估监测结果和改进建议。将规划实施推进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强化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结果运用。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树立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形成助力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成才观。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和成功经验,及时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做好规划内容的宣传解读和实施推进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教
育局(教体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发展改革
局、教文体局,嘉兴港区发改经信商务局、社发局。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2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