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湖州市旅游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评估

  1.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湖州山水清远的独特景致,深入解码文化基因,紧紧抓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好机遇和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直面市场和人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的发展之路,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综合贡献率不断提升。过去五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8752万人次、8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亿人次、1285亿元,旅游业成为我市第二个超千亿大产业。2019年湖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2%,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综合贡献更加凸显。

  二是旅游影响力明显增强。旅游项目建设连续五年实现年度投资超百亿,龙之梦、慧心谷、云上草原、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一批旅游业标杆项目纷纷落户湖州,莫干山“洋家乐”、水口乡“上海村”两大特色民宿集聚区品牌享誉长三角,形成全域旅游的“安吉样本”和文旅融合的“南浔经验”、吴兴网红项目打卡热,“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旅游品牌全面打响。

  三是整体实力进一步壮大。全面推进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重大旅游综合体五大平台体系建设。全市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实现了区县全覆盖,太湖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莫干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设区市。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7个,星级饭店、绿色饭店和主题饭店共有 81 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22家。创建和培育省级旅游特色小镇5个,旅游风情小镇20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A级景区村庄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安吉县鲁家村等6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安吉县2019年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安吉、长兴、德清分别以第一、第三、第九的位次上榜“2020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四是旅游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湖州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和全国文旅公共服务融合试点城市四大“国字号”目标创建,畅通“两山转化”通道,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高质量编制实施《湖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3个总体规划和《湖州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出台全国首部乡村旅游地方性法规《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示范村、乡村民宿等10项地方标准。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文旅项目建设“坡地村镇”用地改革,深入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开启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湖州模式”。

  表1 湖州市旅游业“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单位 2015年数值 2020年目标值 2020年实际值 完成度

  规模

  指标 旅游接待总人数 万人次 7705.3 10000 11210.6 112%

  其中:住宿单位接待过夜游客 万人次 3080.2 5000 4431 88.6%

  其中: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 万人次 70.29 100 2.81 统计口径有变

  质量

  指标 游客人均消费 元 974 1300 1375 105.8%

  效益

  指标 旅游业增加值 亿元 154.8 280 250.2 89.4%

  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7.4 9.3 7.8 83.9%

  注:过夜游客、增加值等指标受新冠疫情影响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2.存在问题。对标高质量、现代化和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我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旅游发展方式与质量效益不相一致。“十三五”湖州市旅游总产出、旅游总人次虽均列全省前列,但人均消费、人均逗留天数与游客数量增长存在不协调现象。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体验,产业链条短,缺乏具有“远程号召力”的新的核心旅游项目。2020年,湖州1.12亿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其中一日游游客占总量的60%,基本是本地游客及部分长三角客源,旅游开发方式、运作方式及服务方式均有待提高。二是旅游区域发展与资源禀赋不相协调。未能充分发挥丝瓷笔茶等中国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竹乡、太湖、莫干山等生态度假条件,湖州旅游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不够,入境旅游市场没有起色。区县各有特色,但三县旅游业发展明显强于三区,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现状仍然没有改善;湖州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概念不强,中心城市旅游凝聚力不够,文旅资源和公共设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旅游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旅游业态不够全面丰富,缺乏冬季旅游、研学旅游、购物旅游、文化娱乐、夜间消费等能适应全时段、全天候、全过程的旅游度假产品,高等级景区、度假区、风情小镇、景区村亟需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运营管理和服务升级。亟需推进文旅公共服务的体系化和智慧化建设,搭建基于自驾、智慧出游的新服务体系。亟需出台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强新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力措施。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十四五”我市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这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发展内涵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叠加放大的效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内涵。从发展格局看,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将在扩内需、稳就业、促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在推动国际旅游大循环构建中,对入境旅游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发展动能看,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文化强国建设、碳达峰承诺等国家战略为旅游业发展增加新动能。从发展空间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区域合作,同时湖州将高水平建设滨湖旅游城市,持续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旅游业的施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从发展方式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支撑,将引发旅游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全新的变革。

  2.趋势预判。“十四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将处在现代化的开启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融合化发展更加深入。全域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不同产业的相互融合与跨界合作愈加深入,旅游+、+旅游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发展,跨区域融合发展要求更加强烈,发展模式、治理方式加速转变,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日益理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