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现代物流

  以深化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加快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发挥鄞州航运服务要素的引领作用,着力形成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长三角南翼港特色航运服务基地。到2025年,全区现代物流企业突破2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50家,规上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

  打造国际特色航运服务基地。依托宁波国际航运中心、环球航运广场、航运纪甬创谷,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服务机构,着力拓展航运金融、航运信息、航运文化会展等三大融合服务业,重点培育航运交易、海事法律服务、船舶管理等航运高端服务产业,突破发展船员服务业,提升航运物流集聚区发展能级。做大做强港航数字化产业,推进宁波航交所相关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搭建甬舟一体化航运物流信息平台,加快航运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数据融合与交换共享,实现货物进出口航运物流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大力引进航运科研机构,对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航运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打造“智慧航运”。探索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业务,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指数成为全球航运物流风向标。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发展支持供应链管理,依托航运大数据平台,建设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引进培育国内外供应链集成及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商,开展进出口贸易代理、报关报检、物流运输、国际结算等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综合服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业务,建设跨境电商独立站,探索应用数字化技术跨境电商新物流模式。加快智慧物流应用推广,重点支持物流运输与配送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强揽货能力,提高仓储运管水平,推进无人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物流业务降本增效。

  加强物流功能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推动物流企业和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配套企业融合发展,构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网络。畅通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合理布局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三级网络,鼓励发展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快件箱、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发展。

  3.文创旅游

  依托鄞州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创旅游产业内涵和附加值,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提升文创旅游产业融合度、开放包容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打造海丝之路上的都市文创旅游强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20亿元。

  深化整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鄞州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行业影响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出品地。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数字广告、数字文化、数字传媒等新业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原创能力、开发能力和制作水平,打造从创意制作到版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以文化广场、国家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丰创意广场、NFCC时尚创意中心、京东(宁波)创新设计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支持政企合作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着力引进培育高成长型文化创意企业,建设成为长三角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平台。发展城市影视娱乐产业,加大影视产品原创生产扶持,提高影视制作水平,做大做强南部商务区内景拍摄场馆和爱博特影视产业园等特色影视产业园区,打造城市拍摄基地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立足于新阶段居民休闲消费和体验消费需求,升级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凝练塑造“海丝水都•阿拉鄞州”的旅游IP和形象,做强海丝禅苑世遗体验、江南水都商务休闲、田园慢乡人文休闲、高端养生度假旅游、山海古镇风情体验等五大主题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品牌统领下的旅游产品体系及旅游空间开发体系。扩大旅游休闲消费等新模式,培育一批融合生活体验的“民宿+”经济新业态,拉长民宿经济产业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智慧旅游建设全力推进,对标旅游专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国际服务标准,建立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现代化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充分打造旅游服务范本,营造优质旅游综合环境。

  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创旅游产业集聚。加强统筹规划,发挥政府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提升政府服务文旅企业水平,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进文化领域有序开放。研究制定差别化文旅用地政策,鼓励支持集体建设用地参与文旅开发,优先保障文旅重点项目用地供给,加大文旅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模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文旅企业。进一步强化区级文旅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突出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4.都市消费

  围绕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核心区,优化消费质量供给,创新消费服务,补齐宁波高端消费、潮流文化等消费市场短板,提高全区消费竞争力,打造国际化都市消费中心。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700亿元。

  促进消费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零售,推动实体商贸零售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发展新型智慧商圈,进一步加快对重点商圈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探索发展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能商业。加大国内外知名商业模式、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管理经验引进力度,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引领消费创新。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创新社区商业运营管理机制,发展家政服务、社区餐饮、维修服务等多种业态,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品质浙货”和“老字号”品牌,培育“无接触”消费、社交电商、夜间经济、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

  发展细分消费市场。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领域,聚焦消费细分市场,增强特色产品研发和供给的敏锐性,形成消费新增长点。依托阪急百货、城市之光、K11艺术购物中心建设,支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免税店业务,加速推进宁波商业迭代升级,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品牌连锁酒店,引导城区高端酒店的竞合提升,支持品牌酒店跨地域连锁经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精品民宿、主题客栈和农家乐。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培育个性化、年轻化特色餐饮品牌,挖掘和提升一批以餐饮为主题的特色街区,积极培育餐饮服务“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新业态。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积极发展“互联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鄞州(首南)电子商务创业园、e淘电子商务产业园、鄞州区青年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等优势,鼓励培育和引进一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垂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移动电子商务,打造电商产业集群。持续办好“电商武林大会”、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等互联网会议、论坛系列活动,持续扩大鄞州电商产业在全省、全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探索“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新型零售业态,鼓励企业与电商服务平台合作,开展电商直播、短视频营销等销售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创新消费供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