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核:东部新城、南部新城、钱湖新城

  ——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发挥宁波行政文化中心效应,加快推进功能性平台和东片区建设,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智慧管理能力,加速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和智库型服务型机构,巩固提升金融服务、航运物流、贸易会展“三大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成为宁波高端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心,全面建成品质高档、业态高端的浙江一流中央商务区。

  ——南部新城总部基地。重点建设南部商务区四期,完善升级商圈载体,强化软件信息、广告文创、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国际贸易、商务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联动发展,建设成为宁波重要的民营经济总部标杆地。

  ——钱湖高科新城会展中心。加强东钱湖区域空间资源统筹开发,依托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宁波国际博览中心,发展会展新经济,完善会展产业横向联系催生的配套服务,重点发展技术贸易、科技创新、高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放大院士之家的虹吸效应,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构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建设,实现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打造成为鄞州继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之后生态环境美、功能品质高、业态模式新的又一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多组团:特色服务业组团

  ——姜山-云龙智创数字组团。以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技术突破为重要路径,以科技未来城、鄞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为载体,紧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契机,重点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同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应用,创新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全力推动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中心区建设。

  ——五乡-东吴生态人文组团。依据环境承载能力,结合五乡古郧县文化资源、塘河文化资源与优质生态资源,植入培育水岸文创、水上巴士、乡野教育、农场经济等绿色产业功能,打造创意景观共融的文创小镇、人文自然共生的最美江南水乡。围绕阿育王寺、天童寺打造宗教文化产业链,进行整体产品打造和资产运营,结合勤勇村、画龙村等特色村庄建设,提升沿路景观建设,打造绿道慢行系统,重点发展研学旅游、禅修疗养、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禅意主题民宿等,打造禅修宗教文化体验集聚区。

  ——湖光山色都市休闲组团。依托东钱湖、福泉山的资源禀赋和自然风光,发展山体生态旅游、湖泊度假、温泉疗养、步道经济、山地高尔夫等深度体验类产品,提升韩岭、象坎、下水、上水、横街等环湖村落的城乡发展品质,加快十里四香、乐活小镇、茶博园、阳光水岸、下水湿地、时尚运动休闲乐活谷、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打造核心吸引力,建设成乐游乐活的都市后花园。

  ——大梅山康养体验组团。加快大梅山全域旅游开发,打造成为鄞南山地休闲花园、宁波新兴生态旅游目的地。塘溪片区以“堇”文化为核心,整合沙村文创艺术、童村蒙学文化、上周科普教育、童夏家自然山水等特色资源,重点发展乡愁人文体验、慢享康养度假、乡村田园游乐等休闲文化体验类产业。横溪片区以森林康养、生态研学为主题,重点建设金峨湖康养产业示范区、“千里云道”、研学基地、艺术工厂、康养中心、国际护理学校、高端民宿及非遗工匠园等,打造“生态研学谷”、“医教养生谷”。

  ——滨海蓝湾山海组团。围绕“生态、环保、人文、特色、精品”的理念,将大嵩江沿线及滨海岸线打造为生态和谐、环境优良、景观优美的滨海休闲风光带,重点发展东海渔村传统建筑民宿、海丝文化体验、沙滩娱乐、商务休闲、海上极限运动等。依托鄞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聚焦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海创孵化等,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完善,支持蓝湾新城加快推动两业融合、产城融合。

  五、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水平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围绕发展重点行业与培育新兴业态,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加快形成具有鄞州特色的“343”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壮大发展龙头产业

  1.现代金融

  深化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完善金融市场要素,加快推进鄞州特色金融体系,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25年,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1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5万亿,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做大做强特色金融。构建特色金融产业体系,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大健康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八大板块,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打造特色产业金融集群。聚焦特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集约处理标准化离岸联动业务,并为“走出去”、“请进来”提供高端特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逐步由长三角特色型金融中心向国际特色型金融中心建设转变,加快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保险中心以及四明小镇特色产业金融推广示范区建设。

  推动金融机构主体多元化发展。进一步鼓励银行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和资源整合,鼓励法人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壮大机构规模。强化证券期货专业化运营,积极支持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跨入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第一梯队,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加快培育新兴金融机构,推动一批知名金融科技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在鄞州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规范发展中介性服务机构,培育和扶持优质的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保险代理、经纪和非上市公司产权登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证券、期货等投资咨询服务机构、金融资讯信息服务机构和产权经纪机构,促进地方性专业服务机构做大做强。

  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重点加强专业型保险公司、新型保险公司、创新型保险法人机构、第三方机构和保险科技公司的总部集聚建设,加大科技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健康险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快保险产业与相关产业链建设的探索创新与实践,加大国际航运保险和区域物流保险建设,积极开发货运保险、贸易保险等业务,推动保险业与航运物流业的有效结合。集中打造汽车生活、智能家居、健康管理、养老保障四大保险全产业链,重点推广住宅保险、电梯保险、航运保险、海洋农业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巨灾保险、绿色保险、民生保险以及富有宁波特色的保险产品。

  促进金融产业要素集聚。深化金融产业布局,依托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重点支持金融商务、跨境金融、财富管理、数字服务产业的聚集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油气资源期货交易中心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深化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提升四明特色小镇、金融硅谷承载力,加快鄞州基金管理总部建设,引进和培育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票据经纪、金融大数据、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打造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财富管理高地。以保险科技产业园发展为依托,深化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保险+”战略,大力推进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保险新业态发展,加快集聚保险科技企业,引进数据中心、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机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