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新时代美丽乡村,培育小集镇式中心村和美丽庭院建设等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住房改建工程 重点推进:以梳理式改造、联户自建与特色改造相结合的美丽宜居村建设模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和梳理式改造村庄。

  乡村振兴示范带 工程重点推进:按照有“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链产业、一批美村”要求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

  美丽城镇建设工程 重点推进:乡镇全域环境整治,达到村村整洁美丽,整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设美丽城镇。

  (三)促进城乡深度融合

  围绕创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以深化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全面深度融合。

  1.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依托互联网+,全面推广“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就近能办”,扩大政务服务“一证通办”“一事联办”范围,深化商事登记“证照分离”“多政合一”等改革。力争85%以上政务服务掌上可办、90%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审批掌柜、微审批平台、重大项目代办、中介集成服务等机制,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等改革落地,力争实现投资项目跑进30天。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大力推进“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无证件办事之城”等改革,加强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通部门信息孤岛、促进数据互联共享,力争70%以上民生事项在基层可办,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2.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推进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依托5G技术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等化。加快构建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占比不低于90%,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100%。全面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和能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升级。深化推广智慧医疗,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延伸到农村。到2025年,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保持100%。完善城乡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深化养老服务家院互融,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5个5A级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1个标准化老年食堂,农村20分钟养老服务圈更加完善。

  专栏 7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强乡村医生、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 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现老年人助餐、配送服务覆盖。

  六、打亮高水平富民强村

  (一)创新乡村经营

  1.高效盘活乡村资源资产

  在村民共识基础上,将乡村市场、文化礼堂、闲置厂房、仓库、校舍、卫生院等集体资产,以及河流、山林等资源,以项目招商、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开发经营主体,促进集体资源资产变现增值。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后优先在农村配置,为乡村工业发展、产业融合项目、乡村服务业等留足建设用地空间。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支持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用于发展乡村产业。

  2.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平台

  提升镇级集聚平台。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推进镇域工业集聚,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引导特色企业就近在乡镇入园集聚。引导企业(作坊)区域集聚化、生产清洁化、管理规范化。改造利用旧厂房、旧仓库等,打造集群化、高水平产业创新发展新空间。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创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平台。建设一批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强镇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平台,以城郊美丽乡村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核心的融合发展平台,以特色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乡村双创平台等。支持利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建设农渔山货、手工艺品、乡村小吃等特色街区和特色乡村集市、庙会;培育引进非遗、音乐、美术、摄影等专业工作室。依托城市电商、物流配送企业向乡村拓展发展空间,建立乡村物流基地,打通“最后一公里”。鼓励城市餐饮、零售(商超)、培训、旅游等服务业态下乡,引进培育乡村新业态,促进城市高密度经济向乡村低密度经济延伸,城市工日经济向乡村假日经济拓展。

  专栏 8乡村经营重点工程

  富民强村工程重点推进: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巩固提升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等。

  美丽经济壮大工程 重点推进:建设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运动休闲小镇,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以“城郊十园”为载体,加快探索城乡融合型发展村庄建设,推进A级景区村庄建设。

  3.做活做强乡村经营

  灵活开发运营方式。依托乡村特色发展平台,吸引资金、人力等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物业经济、乡村产业、“飞地”经济等,探索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等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支持镇村联营,合力搭建抱团发展平台,提升乡村经营能力。支持以整村开发、打包开发等整体开发方式引进创业创新能人、乡贤、民营企业等市场化运营主体。

  强化特色产品开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要素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整合乡村产业链条,打通消费节点。推进特色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以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宁波走书、金银彩绣等国家级非遗为重点,强化手工品、伴手礼、衍生品等产品和技艺传授、曲艺演唱、非遗表演等特色服务开发。以汤圆、金团、乌饭、麻糍、水产品干货、山货等鄞州乡村特色小吃为重点,开发小包装食品、真空包装食品等产品,扶持一批乡村食品制作主体,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化。深入挖掘江河湖海、山林田园等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利用古树古桥古街古村等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开发乡村旅游、特色节庆、科普培训、养生养老、运动保健等生态产品,促进生态变现。

  专栏9开展鄞州乡村特色活动

  水上活动:依托区属海域、东钱湖、主干河道等水上资源,以沿线美丽乡村为主体,开发龙舟、帆船、航模、游艇等休闲体验、竞技赛事、培训演练活动。

  山地活动:依托中部山区,以沿线美丽山村为主体,开发徒步、攀岩、越野等休闲体验、竞技赛事、教育培训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