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2.完善“多元化”矛盾调处网

  推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机制。基层早调,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网上枫桥”,依托村社干部、乡贤能人、社会组织、“互联网+”等力量,推进矛盾纠纷源头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源头化解率达到95%以上。警民联调,深化推广“老潘警调”和“警民联调36计”,完善“区老潘警调中心+镇街警调工作室+村社警调室”三级网络、“派出所+司法所+村社”三位体警调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推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民间调解的融合,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司法诉调,坚持“专职+专业”,整合法院诉讼(调解)服务中心、律师调解组织等资源,推动法调、律调衔接,壮大专业性、行业性的调解组织,提高调解成效。

  八、深化农业农村集成改革

  按照“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打造一批改革特色鲜明、要素配置合理、活力竞相迸发、城乡高度融合的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一)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力促以流转、托管、入股、抵押等方式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发证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等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以租赁、转让、入股、合作建设等方式,推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集约利用。完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建立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鄞州模式”

  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扩大涉农产权交易范围。扩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转让范围,探索农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推动海域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探索集体经济强村与弱村、资金与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建立集体联合产权;探索发展集体间集体产权交易市场,扩大集体产权变现通道,提高集体产权权能。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集体产权抵押贷款,探索区级土地储备公司和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及融资。以股权赋权活权为重点,继续探索股权抵押、担保、继承和有偿退出等机制,扩大覆盖面,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推动制定股权继承、转让、赠予等流转制度,明确有偿退出的范围、条件和程序,促进股权流转,激活股权权能。

  (三)探索城乡人口融合“鄞州样本”

  推动外来人口城镇化。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相关政策,落实租房落户、亲属投靠落户、投资购房落户等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外来人口在城镇便捷落户,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城郊、工业园区周边,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探索开发公共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允许外来人口租赁或购买部分产权,完善就业生活配套服务,构建外来人口居住融合新平台。

  探索城乡居民合作建房。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区域,探索城镇居民、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等与村集体或农户,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宅基地和其他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共同申请建房,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养老养生物业等。探索集体开发共有产权房,允许城镇居民购买部分产权。

  (四)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

  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深化“三位一体”改革高标准建设农合联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涉农管理、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服务、涉农公共资源配置等体制改革,加快集聚、整合为农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以农合联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高标准建设区镇两级农合联、高水平构建“内聚协同”工作机制、高质量重构“外联协作”工作机制、创新优化涉农信用服务和持续完善农合联长效运行机制五大任务。实现镇级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区、镇两级农合联全部实行实体化运作,各镇成立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产业农合联6家,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组织)20家;生产、供销、信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强化。

  (五)推广普惠金融“鄞州服务”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依托我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金融机构“支农宝”“安居宝”“商易贷”、“税银通”等涉农普惠金融工程特色产品,加大对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领域的支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会员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深化“整村授信”,提高农业主体信贷签约率。完善助农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加大偏远地区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改造力度,实现移动支付应用全区覆盖。依托“三位一体”改革,提升金融机构在农合联建设中的参与度,把各类金融服务产品量身定制植入到农合联,农合联会员贷款全面实施“涉农贷款贴息补助和风险补偿”政策。

  扩大涉农保险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推动扩面增品提标,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风险应对能力。推广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支农险种,探索开展家庭农场、民宿综合保险试点,鼓励保险资金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六)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新途径

  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打造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乡村振兴集成应用。集成和提升“肥药两制”、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低收入农户帮扶等业务系统,建设肥药定额标准测算、肥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渔船风险识别、渔船应急救助、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低收入农户帮扶一张图、农户走访信息核对和监察等核心模块,运用农资产品经营主体、渔船状态、集体经济、低收入农户等大数据分析,构建任务触发、规划部署、目标达成、绩效评估和督查反馈的执行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便捷乡村服务为目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快数字就业、数字文化、数字救助、数字养老、数字旅游、数字交通等服务直达乡村,推广应用“浙农码”、“甬农码”,创新“跟着节气游乡村”等场景应用,探索建立与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匹配的数字乡村服务发展体制机制。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统筹搞好“城”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城乡区域全覆盖,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目标任务分解,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细化,合理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考核评估,推进工作落实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富民强村等工作内容,纳入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