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2.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构建完善兼具现代品质和乡村特色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实施城乡统筹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城乡联结的冷链物流一体化改造,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一体化发展,推进市政供水供气向乡村延伸、乡村旅游设施配套等城乡联动项目建设。推进农村低等级公路提升,优化农村交通网络布局,拓展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推进洪水蓄分工程、洪涝分治工程、平原排涝河道、分级保护工程和小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健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引导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提高管护标准,保障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网络运行降本提质增效。

  专栏 4乡村人居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提升重点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构建城乡一体的环卫保洁机制,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和垃圾“三大革命”,全面普及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镇村。

  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推进: 提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建设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 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推进乡村全域美丽

  1.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统筹优化空间格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多规融合。注重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力争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应编尽编。以“康养勤勇”、“乐活天宫”等美丽乡村综合体为载体,加快探索城乡融合型发展村庄建设,把农业农村空间营造成城乡居民“三生”融合的复合空间。以小集镇式中心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集聚类村庄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创建小集镇式中心村4个。

  有机更新特美乡村。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标准,以乡村产业、历史文化、山水资源、文教艺术等为主题,以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平台、特色景观、特色活动等为载体,打造特色乡村。突出示范引领和特色彰显,加快创建一批在省市、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典范村镇,到2025年,创建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培育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实现全覆盖。以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载体,加强农村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保护。

  专栏5分类打造特色乡村

  乡村产业特色:依托农林牧渔业产业特色,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传承发扬稻作文化,农耕文化、渔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发优质、生态农产品、伴手礼,举办丰收节、稻作节等特色农业节庆,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打造产业特色村庄。

  历史文化特色:依托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发扬进士文化、耕读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禅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并举利用好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桥古树古迹等历史遗存,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开发伴手礼、文化旅游、科普培训等特色文化产品,提升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历史文化特色村庄。

  山水资源特色:依托自然山水风光特色,传承发扬山水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等特色文化,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民宿农家乐、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体育保健等乡村产业,开发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海上运动等特色活动产品,打造山水特色村庄。

  文教艺术特色:引入美术、音乐、戏曲、摄影、诗歌、影视创作等特色艺术,传承发扬艺术文化,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引进培育艺术主体,发展文化艺术、科普培训、休闲体验等产业,打造文教艺术特色村庄。

  分类施策推进农房改造。推行以梳理式改造、联户自建与特色改造相结合的美丽宜居村建设模式,重视农村建房用地安排和建房风貌引导,开展农房建设示范,形成一批可看可学可借鉴的农房建设样板。深入挖掘“鄞州民居”元素,加快推动农房设计落地,探索一批融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生活元素于一体的鄞州农、山、渔村新范式。到2025年,实施梳理式改造村庄7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达到60个。

  2.建设特色美丽城镇

  深化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改一拆”行动,持续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镇容镇貌。积极打造美丽民居、美丽庭院、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厂区、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等,建设园林城镇、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以整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目标,建成美丽城镇5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

  彰显特色底蕴。实施城镇有机更新,采用微改造、微更新方式,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注重整体风貌设计,改造或建设一批建筑精品,塑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特色风貌。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科学利用,保护古遗址、整饬老街区、修缮老建筑、改造老厂房,利用一批传统村落、培育一批乡土工匠,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各类非遗的挖掘与传承,推进地名文化保护,展示人文内涵。以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山水资源等为特色主题,以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平台、特色景点、特色活动等为载体,实施特色化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设“一镇一特”。

  表4建设“一镇一特”美丽城镇

  序号 乡镇 特色主题 乡村特色 特色种类

  1 邱隘镇 品质新城、活力邱隘 雪菜制作技艺 历史文化特色

  2 五乡镇 塘河新城、品质五乡 水韵五乡 山水资源特色

  3 东吴镇 魅力名镇,幸福东吴 太白山水、东南佛国 山水资源特色

  4 姜山镇 田园城市 进士文化、稻作强镇 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5 云龙镇 十里水乡、美丽云龙 设施园艺、龙舟文化 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6 横溪镇 鄞南福地,灵秀横溪 山水资源、特色水果 山水资源特色

  7 塘溪镇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名人文化 历史文化特色

  8 咸祥镇 东海蓝湾、鲜活咸祥 精品渔业、休闲渔业 产业特色

  9 瞻岐镇 山海瞻岐 精品渔业、特色水果、

  雪菜加工 产业特色

  10 东钱湖镇 创智钱湖、幸福水岸 特色农渔、历史文化、

  休闲农业 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专栏6乡村全域美丽重点工程

  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工程 重点推进:完善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做到有要求、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加强乡村景观风貌管控,引导各区域乡村差异化、特色化、均衡化发展,培育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