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发展设施化工厂化栽培,加大喷滴灌、水肥一体等设施应用。推广畜禽养殖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疫等设施,提升高标准水产池塘大棚、工厂化养殖设施等。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推广蔬菜、畜牧、渔业、林特等特色机械。“十四五”末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93%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

  打造高水平产业平台。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域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继续推进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强镇为重点的生产加工平台;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农旅小镇、田园综合体、城郊十园、美丽乡村风景线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的融合发展平台;以产业基金、农信担保、保险创新为重点的金融服务平台;以电商进村工程、电商专业村和电商服务企业为重点的电商平台。建设一批优质果蔬产业基地、绿色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良种繁育基地等,提高生产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实现绿化美化。到2025年,打造国家级产业平台2个,省级农业平台7个,市级产业平台4个。

  2.高水平推进数字赋能

  加快农业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鼓励应用农业智慧管理平台,引导培育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主体为对象,开展数字植物(育种)、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等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探索农田智能监测、养殖环境监测、设施园艺精细管理、设施环境精准控制等。鼓励创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开展机器人、无人机等“智慧农机”应用。整合涉农数据,健全涉农生产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监管APP”覆盖面,完善农业行政审批服务平台。2025年争取建成1个数字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

  3.高质量深化绿色生产

  推进省、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广泛应用绿色种养技术,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推进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和拦截湿地建设。扎实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全面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农药施用。开展养殖“两化”试点,创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场2个,建成饲料环保化试点场1个,逐步减少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提升饲料环保化水平。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点对点、量对量的对接消纳模式。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农膜、农资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力度。科学布局种养业,合理搭配品种色彩,减少碎片化种植和季节性抛荒,改善田园生产环境。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围塘养殖尾水处理后无害化排放或循环利用,加大近海岸滩涂养殖环境防治力度。推广水旱轮作、稻渔综合种养、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一证一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到2025年全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0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新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场2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三)壮大高活力现代经营体系

  1.提升土地流转质量

  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委托流转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持续推动整村连片集中长期流转,提高流转质量。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推动流转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探索在土地统一连片长期流转区域开展土地归并整理,打造标准田块。2025年,家庭承包地流转率稳定在86%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88%以上。

  2.激发农业“双创”活力

  加强“双创”政策引领。落实市区两级人才引进、创业创新政策,发挥“万有鄞力”品牌吸引力,大力引进涉农“双创”人才项目。深入实施市“甬江引才工程”和区“万有鄞力引才工程”,加快引进乡村产业发展紧缺急需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鼓励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主及中微小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从事涉农创新创业。依托区农村创新创业基金,对农业双创人员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培育一批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主体。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完善“1+5”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一个主导(特色)产业、一个技术团队、一个产业项目、一批示范基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机制。

  升级农业“双创平台”。依托区内各级农业产业平台、涉农企业、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集聚人才、资本等各类要素资源,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实训基地等,探索“园中园”式农村创新创业园建设。推动科企合作,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研发中心、重点企业实验室等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和科技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建成100人以上的农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农创客示范基地2个,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载体5家以上,建设2处田间学习和实训基地,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65名。

  3.加大农业品牌升级

  围绕雪菜、茶叶、蔬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构建“区-镇-企”鄞州农业品牌体系,完善“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多轮驱动、互惠共赢的作用格局。加大品牌创建补贴力度,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及区内农事节庆活动,增强鄞州农业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鄞州雪菜”、“太白滴翠”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打造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3个,镇级农产品公用品牌5个,知名企业品牌3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20个。推进规模化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产地5万亩。

  4.加强农业主体提质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持续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带动示范能力。构建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继续教育等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引导外来劳动力从事涉农相关行业,加快外来农民职业化进程,为农业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十四五”期间培训乡(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49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28家。

  五、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高质量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洁化、美化、序化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具有“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浙江气质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一)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1.高标准推进“三大革命”

  以实施“三大革命”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全面营造“清爽、整洁、有序、优美”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质量,继续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精准率,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2个、示范村8个。推进农村公厕新增及改造工程,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建设无害化实用化人文化生态公厕。全面普及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创建星级公厕70座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厕运维管护机制,推广农村公厕“所长制”。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完善治污基础设施,加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截污纳管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