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2.提升发展五大主导产业

  夯实粮食生产。坚持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机械化、数字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由点及面推广粮食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全区粮食种植大面积平衡增产。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促进地产稻米品牌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粮食生产附属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集“新品种引育+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自动化烘干+稻米加工+品牌营销+稻作文化”等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促进价值链提升。到2025年,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2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5万吨以上。

  发展优质瓜菜。优化生产布局,丰富地产蔬菜产品种类,发展高效精品蔬菜。提升瓜菜种植设施化程度,探索工厂化栽培,增强生产环境调控能力,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引进推广葡萄、草莓、西甜瓜、食用菌等新品种,加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不断做大蔬菜产业示范性全产业链。到2025年,建设10个放心蔬菜保供基地,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12.5万亩以上。

  培育绿色畜牧。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优化生猪产业格局,在鄞东片区布局“山区林牧结合型”生态猪场,在鄞南片区布局“平原农牧结合型”生态猪场。推广新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美丽牧场建设,提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打造集生产、生态、休闲多功能为一体的畜牧业综合体。合理布局生态禽蛋基地,增强禽蛋供给能力。力争到“十四五”末,生猪存栏量达到3.5万头,年出栏能力达到6万头,家禽存栏达到6万只。

  升级精品水产。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推广池塘生态混养、稻鱼(鳖)共生(轮作)等立体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精品水产健康养殖。推进南美白对虾、梭子蟹、蛏子、甲鱼、泥鳅、紫菜等名优特色水产品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化高效养殖,提升池塘保温大棚和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设施化水平,提升水产品产出能力。培育壮大水产种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渔业,持续打造水产示范性全产业链,推动水产养殖向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到2025年,水产品产量保持在1.7万吨左右,水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

  提升多彩林特。发展精品水果、名优茶、林下经济等多彩林特,提升综合效益。做优精品水果,不断引进推广柑橘、杨梅、樱桃、猕猴桃等优良新品种,建设高效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做精名优茶,大力推进茶园改造,重点发展彩色、专用优势新品种,打造集高效优质生产与生态景观美化与一体的新型茶园综合体1个,强化“太白滴翠”茶叶区域品牌建设,2025年全区茶园面积稳定在1.1万亩左右,年产值达0.25亿元。积极发展盆栽、鲜切花等高档花卉苗木,建设珍贵彩色森林,依托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养业,提升林业综合效益。

  专栏 2主导产业重点工程

  优质瓜菜方面:重点建设中农格瑞、格林农场、海兴智慧等精品蔬菜项目,并引进建设晟泰农场食用菌种植园和国际花菇产业基地等食用菌培育项目,增强全区菜篮子保供能力。

  多彩林特方面:重点建设芳华鲜切花和中国园林苗木大数据中心项目,进一步增强我区花卉苗木产业竞争力。

  畜牧水产方面:重点建设鲜2°水产园区提升和塘溪镇农业产业综合体(生猪养殖)项目,不断我区增强畜水产品保供能力,并探索养殖业新的发展模式。

  3.创新发展三大融合产业

  做强加工流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支持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特色产品研发,提高加工增值率,促进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向内外市场并重转型。建设一批粮食烘储、果蔬鲜切(净菜)和生鲜水产加工中心,进一步提升水产、雪菜、茶叶等加工水平,升级加工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综合体系建设,合理布局产地预冷保鲜设施、初级加工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落实区级中心仓和产地仓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配送体系。积极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依托位于鄞州的“淘宝特色宁波馆”做大农产品电商。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引导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探索农产品销售二维码进社区,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到2025年,力争培育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0.8亿美元,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网点500个,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15个。

  做活农旅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展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文体康养、民俗体验、农家小吃体验等活动。围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采摘节、文化节、垂钓节等农事节庆,复兴和发展传统乡土集会,依托乡村资源发展特色运动赛事。大力发展游古道赏民俗等健身康养文化,支持乡村养身养老基地建设。依托乡村文化博物馆,传承弘扬乡村特色文化,支持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骨木镶嵌等传统工艺振兴,打造非遗特色镇村,建设非遗特色街区。深入挖掘江河湖海、山林田园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集观光、教育、休闲度假等多样功能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2025年,全区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次达到500万,培育省级旅游风情小镇3个、省级休闲乡村1个以上、农家乐集聚村1个以上、省级运动休闲小镇1个、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建成高等级精品民宿30家,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实施农家特色小吃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宁波汤圆、大嵩米馒头等农家特色小吃产业,促进传统特色农家小吃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到2025年,培育3家有影响的农家传统特色小吃制作主体,打造1个农家传统特色小吃街区。

  做实生产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合联等开展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统防统治、质量检测、动植物疫病诊疗、烘干储藏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支持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农村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产品体系。培育农业综合服务组织,拓展策划营运、设计创意、市场推广、仓储物流、要素信息对接等服务。健全农资供应服务网络,鼓励农资企业、经销商开展“点对点”定制生产、配送、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生产作业标准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到2025年,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家,建设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示范中心1个。

  专栏 3融合产业重点工程

  农旅融合方面:重点建设天童禅镇、“堇山文化谷”、普罗现代农业和五乡镇四安村近郊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充分挖掘乡村价值,强化农旅融合和功能效益。

  加工流通方面:重点建设宏纬叶菜精细化加工贮存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二)建设高效能绿色生产体系

  1.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

  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深挖潜力,优化中小地块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式,实现高标准农田适宜地块全覆盖。按照“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面积,提升农田河网抗旱蓄洪能力,推进农业园区(基地)防洪围堰强排设施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地”建设,提升农业用地亩产效益和农业项目的监管服务水平。到2025年,提升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到基本农田面积的81%(含东钱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