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天宁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常州市天宁区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

  专家论证意见

  2021年12月21日下午,常州市天宁区卫生健康局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组织召开了常州市天宁区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专家详细名单附后)。专家组听取了规划成果汇报,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专家组认为该项规划抓住了“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关注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系完整、内容详实,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上一致同意通过。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1、规划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常州及天宁区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卫生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

  2、加强该规划与天宁区其他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数据、内容和格式的一致性;

  3、该规划根据专家具体意见在表述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4、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形成具备天宁区特色的核心卫生健康发展模式。

  目 录

  常州市天宁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上下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亦是常州市天宁区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全区现代化卫生健康体系的关键期;完善创新各项机制、体制的窗口期,全面推广健康天宁改革经验的机遇期。因此,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编制我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对提升天宁区群众共享现代化治国理念、民主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十三五”以来,天宁区认真落实《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秉承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奋斗宗旨,有效增加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创优公共卫生服务方式,稳步推进健康天宁建设,城乡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十三五”末,全区共建有医疗卫生单位193家,其中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其中1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其中19家非政府办),村卫生室17家,各类门诊部、诊所、医务室136家。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486个,在编在岗人员432人,卫技人员364人,卫技人员占比84.26%,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比8.51%,中级职称176人,占比48.35%。“十三五”末,全区婴儿死亡率2.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7‰,孕产妇死亡率0.03/10万(2019年为2人)。

  2. 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十三五”以来,全区围绕三城一镇发展规划,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制定《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2018—2020)》,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以及数量、规模及布局。“十三五”期间,完成天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门诊装修工程、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饰改造工程,完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程。推动郑陆镇卫生院病房综合大楼新建项目、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卫生健康委现场评审,被确认为江苏省社区医院,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

  全区大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策略,找准切入点,打造“健康小屋自助化”、“戒烟门诊特色化”、“家庭医生签约智能化”、“健康产业集聚化”、“健康教育专业化”等健康天宁模式。已经建设省级健康村/社区51个,健康促进医院7家、健康促进机关7家、健康促进企业4家、健康主题公园9个、健康步道26条。创新资源整合,以健康问题为导向,部门职能为基础,在全区建立“健康桥——手携手”活动机制,联动发现健康问题,联动解决健康问题。2018年成功创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建设经验被省爱卫办作为优秀案例推荐至国家爱卫办。2019年12月被省卫健委评为健康江苏示范点,评审成绩位列全省第3名。

  3. 深化基层综合医改有序推进

  2017年9月,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常天委〔2017〕61号),实行全区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2018年起,全面启动建设品质新卫生行动,实施健康天宁“321”行动计划,纵深推进“以区为主,条块结合”的统一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新机制,实施人事、财务、药品、绩效、信息化“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人事统一方面:先后出台《人员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管院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创新岗位编制统管机制和人才流通培养机制,政府办机构高级岗比例从5%提高至10%,新增聘用制(备案制)名额100个。财务统筹方面:全市率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统一管理,先后成立药管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算中心,通过线上资金归集和线下财务管理,实行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药品统管方面:出台《天宁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链管理办法》,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中药)价格集中谈判、监管和平台统一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形成天宁区西药、中成药使用目录2032种,有效实现“降采购成本,防廉政风险”。绩效统考方面:修订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将年度考核结果与负责人任免、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负责人奖励挂钩,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调至115%—135%。智慧信息化统建方面:稳步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备HIS系统,实现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联手阿里健康技术团队,探索实施互联网医联体项目。推动健康标识由“传统空间”向“互联网空间”转型,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