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四)人居环境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

  1.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启动造林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完成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5672.3亩、建设绿美乡村185个。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扎实成效,打造了6个“百村引领”示范村、52个“千村示范”村。尤其是102沿线已经成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亮化精品线路。

  2.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根据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方案,全市强化措施保障,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户厕所改造推进专班,发挥乡镇主体责任,重点推广无害化旱厕,完成了1.6万户改造任务。

  3.统筹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常态化处理,建立了“市统筹、乡管理、村收集、公司转运”的垃圾治理模式,实现了404个行政村,3098个屯全覆盖。持续推进了居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完成了6个乡镇污水处理土建、管网、设备安装,对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提升东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集中开展“三清一美一改一建”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三拆二化一推进”行动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市农村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按照“三权”分置、稳定放活的改革要求,全市404个行政村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部实现了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本权分置;开始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让农民群众吃上了长效“定心丸”;扎实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路径,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落实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404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总的看,“十三五”时期,全市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补齐农村基地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协调推进。

  二、挑战与机遇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的关键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资源重组、产业重构,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经过认真研判,“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城乡和农村内部收入水平双重不平衡比较严重,推进共同富裕十分艰巨。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近2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明显。一方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绝对值仍在拉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601元涨到2019年的1548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6596元涨到2019年的2998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2016年的139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500元。另一方面,农村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也在强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结果,处于最底层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近两年有明显提高,但低收入户年均增速远低于同期高收入户增速,收入逐渐呈现马太效应。

  第二,乡村人口和乡村产业双重“空心化”交织,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亟待提升。人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乡村人口大量非农化、市民化,形成乡村人口“空心化”,由于人口“空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产业“空心化”,这一问题在欠发达乡村尤为突出,导致乡村发展活力不足,影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第三,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双重短板叠加,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压力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账,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难题。经过多年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有较大改观,但在设施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上以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仍然面临补齐短板与提档升级的双重任务。农村供水、供电条件已经有明显改善,道路、网络通信等设施正在走向实现全覆盖,但在农产品烘干、冷链保鲜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上还严重滞后。乡村文化、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短板仍然比较明显,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尚有相当距离。

  第四,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双重影响凸显,保障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的要素支撑更加迫切。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和国际经贸摩擦等外部环境影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受到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提高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产业链条韧性打通掣肘环节、创新业态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产城融合缩小城乡差距的难度都在加大,资金、项目等要素下乡落地进程相对放缓。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要以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积极应对金融去杠杆、财政支出收紧、国际贸易保护等对本地涉农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造成的经营冲击,有效防范各类产业风险,保障支撑乡村振兴的各类主体渡过困难期,培育各类发展要素焕发新活力。

  (二)发展的机遇

  1.构建“畅通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