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良种繁育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全面推进种业发展,良种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年生产种子1.16亿斤以上,年经营种子900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种子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都位于全省前列。

  全程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农机装备和服务组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十三五”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03%。已建成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42家,全市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15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662个。

  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推进示范工程,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打通了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通道,为数字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4.经营体系加速突破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效果显著。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市里先后出台了《公主岭市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公主岭市关于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土地规范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6.9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4%,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连续五年增长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十三五”期间,全市启动了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创建行动,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市)推进试点市。全市现有合作社5000余家,平均注册资金13万元,入社成员达5.2万人,带动非成员3.5万户。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达到3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6个,流转土地50公顷以上的经营主体发展到258个。家庭农场发展迅猛,现有家庭农场100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2个,平均经营面积7.5公顷。

  农业品牌建设势头强劲。“十三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已成功注册“公主岭玉米”、“公主岭大米”、“公主岭油豆角”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有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数已达到30个,其中有机食品17个,绿色食品13个。生态、优质、安全的公主岭农产品整体形象初步形成。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1.农民收入翻番,增速高于城镇。“十三五”期间,公主岭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突破1.3万元,提前三年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11:1缩小到2019年的1.94:1。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表2)。

  表2 2016—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类 别 2016 2017 2018 201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01 13483 14292 15480

  增长速度 7.5 7.0 6.0 8.3

  城乡居民收入比 2.11:1 2.10:1 2.02:1 1.93:1

  注:数据来源于公主岭市统计公报

  2.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坚定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全力推进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产业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包保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20年底,公主岭市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927户10513人全部退出贫困序列,龙山乡泉眼村、土门岭村,二十家子镇全结村,桑树台镇东桑树台村,十屋镇三道圈村,秦家屯镇韩家泡子村,怀德镇霍家屯村,双城堡镇黄花城子村圆满完成贫困村减贫任务,历史性实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清零,按时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3.探索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全市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全面提升壮大棚膜蔬菜、种植、养殖和玉米加工等优势产业,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5092.64万元,建立了28个产业扶贫项目。全市着力构建“带得稳、带得准”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省级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对贫困人口实施产业项目全覆盖;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鼓励通过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方式,推动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稳定、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效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结合区域规划调整、城镇化发展、人口分布密度和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了村镇小学、幼儿园布局。对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完成了“全面改薄”规划任务,完成了“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项目。全市农村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38万人,农村养老事业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参合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完善了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发放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稳定在五千万元以上,确保了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建立了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乡镇和村建设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数字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户户通。行政村至少建设了一个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实现了城市和农村文化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全市乡村道路建设取得突破,基本实现了硬化路、村村通、屯屯通,“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效,基本解决了“畅返不畅”问题;全市农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宽带信息网、4G通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