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总产量 万吨 13.75 15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0 65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133 150 约束性
保护性耕作面积 万亩 131 200 约束性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95.02 96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亿元 94 120 预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 0.61 约束性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 40.42 42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 40.6 42 预期性
秸秆综合利用率 % 70 ≥86 预期性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94.04 ≥94.04 预期性
农膜回收率 % 80 ≥85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 99.6 ≥98 预期性
乡村
宜居
宜业 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比例 % 95.6 100 预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7.1 100 约束性
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万户 1.6 2 预期性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75 80 预期性
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 35 42 预期性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 % 53 70 预期性
建有信息服务站的村占行政村比例 % 100 100 预期性
农民
富裕
富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6 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预期性
城乡(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元 125.26 ≥130 预期性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持占比 % 5.8 6 预期性
四、战略布局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城目标,运用系统性思维,从现实资源与发展潜力出发,深度谋划,强力实施,精准突破,整体推进,围绕全市总体战略布局,全力打造“一核心、三高地”,布局谋划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一区、两带、五产业”。
(一)突出现代农业城核心区
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谋划部署,现代农业城建设以公主岭市为核心区形成带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以高新科技创新创业、玉米精深加工产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农业博览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服务、文化与旅游业等配套服务产业,形成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创新创业中心、玉米全产业精深加工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与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群。示范引领长春其他县市区为同步发展,与核心区配套联动、分工协作,促进相互间的新技术科研试验成果、示范关联产业的集聚、辐射带动农民(工)增收致富、提升园区农文旅活力等功能。
(二)打造“三大”集群化高地孵化区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着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和集群化创新三大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地,主要是依托农高区,推进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化产业化,建设一批农业高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进步;现代食品产业集群高地,主要依托优势优质农产品资源,构建鲜食玉米、玉米食品、肉牛及食品、猪肉及食品、高质量蔬菜及食品产业链,打造大健康食品产业基地;集群化创新高地,主要是规模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三)高质量建设国家农高区
坚定不移地以长春农高区为核心支撑现代农业城建设,坚持“城区同建、城区共兴”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加快建设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尽快形成引领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松嫩平原绿色循环农业”为核心,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玉米种业、玉米种植业、玉米精深加工业、智能农机装备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现代玉米种业科技引领区、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
(四)构建两大示范带创新区
按照市委“两带同构”的要求,全力构建以京哈发展带和长深发展带为主的公主岭市“十四五”振兴突破的战略通道,为全市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探索有效模式。
1.沿京哈高速建设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带。以范家屯、陶家屯、刘房子、环岭、南葳子等乡镇(涉农街道)为主,聚焦现代服务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开放合作,着力发展高端农业、商贸物流、智能制造、食品产业和特色旅游业,辐射带动响水、黑林子、朝阳坡、苇子沟、二十家子、龙山等乡镇(涉农街道)整体发展。着力探索在新型城镇化框架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与进程;探索农民在变市场进程中的权益保护途径和农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农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权益有偿退出的“三大权益”保护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益使用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探索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的路径与方法,与产业同步推进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