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培育中小企业。坚持梯度培育,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行动,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集成政策要素,鼓励支持外出创业人员回乡投资兴业,积极发展“回归经济”。全年新增中小企业190户以上,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
(三)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认真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突出产业培育,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努力推动“三农”工作上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动态监测、应纳尽纳。紧盯1058户监测户和新识别纳入户,坚持“一户一策”,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组合帮扶措施。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及时落实分红资金;扶持发展“五小产业”500户,持续增加产业收入;新建就业工厂20个,引导就近务工增收;新开发公益岗位300个,优先向“三类户”倾斜;全面落实低保、慢性病、大病救助等政策,保障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持续培育壮大“六大产业”。做强苹果产业,打响“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完成海越公司重组,实施果园提质改造、东西部共建产业园、果园智慧化管理、防灾减灾等项目,建成早胜万吨苹果气调库及分选线,新建恒瑞康果糖果粉生产线、中村正洋苹果深加工生产线,联合抱团经营,强化产销对接,提升产业效益,全年苹果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做精粮食产业,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腾退占用耕地苗木1.5万亩;引进和繁育优质品种,打造南区20万亩粮食高效生产示范区和万亩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成千亩粮食生产示范点20个,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4万吨以上。引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精深加工企业8户以上,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做特食用菌产业,坚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服务、市场主导”,建成中农信投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实施鲜菇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带动2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和600户农户种植增收,倾力打造“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做深中药材产业,按照“企业引领、农户栽植、订单回购”模式,抓好春荣铁王、九岘北庄等5个金银花示范带建设,带动农户新栽2.5万亩,全县金银花达到5万亩;新建谷和春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生产线和金银花水、金银花酒、金银花面膜生产线各1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做优瓜菜产业,大力推行“农超对接、订单直销”产供模式,抓好北川万亩绿色瓜菜基地、叶王川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南义焦台瓜菜预冷包装、保鲜加工生产车间,全县种植瓜菜17.7万亩。做大草畜产业,围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肉牛、生猪)产业园,抓好早胜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建平子孟城、中村刘家、新宁南桥3个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培育养殖专业村25个、养殖大户1000户;建成米桥2000头奶牛养殖基地和焦村源之生、春荣春洁、中村瑞农3个畜禽粪污区域处理中心,争取建设良平贾家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焦村长官活畜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东方希望太昌刘堡、瓦斜庄科2个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全县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4.5万头、35万头、50万头、120万只。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坚持山水田林路房屋村庄一体化推进,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创建和盛、中村2个乡村建设示范镇和1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硬化村组道路150公里,新建集中饮水工程11处、5G基站80个,改造10千伏线路90千米,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3户。持续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改造户厕1.1万座。纵深推进“三拆一治一排”,坚持“一路一树、一树一景、树下栽花、花下植绿”,点面结合,全域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风光。健全村规民约,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四)聚焦做活“三产”,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消费场景,催生消费动力。
激发商贸活力。抢抓后疫情时期市场复苏有利时机,争取实施终端直销配送、智能物流仓储和冷链物流园建设等项目,补齐商贸流通基础短板。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亿联商贸城管理运营水平和商业品位。招商实施县城老城区饮食服务市场和农贸市场扩容改造工程,提升改造一批乡镇农贸市场,谋划实施和盛商贸一条街项目,支持早胜、平子、盘克等乡镇建设专业市场。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宅经济等,点燃城乡“烟火气”。组织开展商品房、汽车、家居建材、餐饮等行业促销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拉动消费复苏回暖。
促进文旅融合。组织举办田园艺术节、农民文化周等文旅活动,争创义渠莲花池、正洋苹果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建设太昌“红色小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精心打造县城“七彩小镇”;加快实施辑宁楼区域仿古文化一条街和博物馆、文化馆、宁州书院项目,规划恢复宁州古城;争取建设石家和遇村遗址文化公园、宁州大剧院、政平古镇、长庆桥叶王极限运动基地,推动文旅、商贸、餐饮等服务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
培育新兴业态。抢抓“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建设重大机遇,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管、智慧养老、智慧乡村等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县域电商公共品牌,提质改造宁县快递物流中转中心、配送中心,提升分拣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康养理疗、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