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从“六破六立”入手,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化解“新官不理旧账”类问题82个,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938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第3位。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9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4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136件、省政协提案675件。完善扁平化管理、专业化推进的机制,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统筹整合110个预算单位资金设立10个大专项,以资金分配方式改革倒逼政府部门工作协同、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专项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克服困难、坚毅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省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皖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在群众身边辛勤奉献的基层干部和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徽改革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有待突破。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不稳定因素,节能减排降碳任务艰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少数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积极有效解决问题,奋发有为应对挑战,不辜负全省人民期待!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综合分析形势,当前我省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具有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但也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我们必须更好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树立“破”的勇气,提高“立”的质效,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16万元/人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9%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7%左右,人才资源总量1380万人,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
(一)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建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开工建设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争取深空探测重大标志性工程立项实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智能成套装备、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新建一批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重组升级省(重点)实验室100家以上。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10家左右。推进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深入实施“两清零”行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项目立项、组织实施、评价等机制。加快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持续办好“双创汇”活动。建成“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高质量运营“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的创新单元60个以上。推动“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相互赋能,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