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22日)

  三是建强用好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主要是做好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开发运营商、环境营造和功能配套、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丝路电商”服务基地等工作,争取更多国家设立签证中心,举办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推进上合国际城建设,开展友城合作,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要是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起抓,实施好102个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园、总部经济区等落地,谋划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启动建设标志性建筑、黄河风貌带示范段、鹊山湖公园等项目,高标准规划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推进穿黄隧道、轨道交通7号线、黄河大道二期等建设。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加快落实140项试点任务,形成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深化与海南自贸港、省内联动创新区合作。推动生物医药、国际贸易、海洋经济全链条发展,拓展新型离岸贸易、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各类开发区和省级新区,主要是全面对标国内最高水平进行提升,确保主要指标有新发展。各类园区集中打造1-2个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强化综保区赋能提质,培育壮大保税维修、保税物流等新业态。

  四是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中亚三国”项目成果。增加中欧班列“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线路,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冷链等特色班列,支持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高水平建设1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便利化政策,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鲁经商、学习、旅游,深化国际人文交流。

  (六)抓实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以“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扎实推动“齐鲁粮仓”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不搞“一刀切”。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46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支持德州、聊城等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库,开展玉米、小麦、大豆等种源技术联合攻关,培育20个以上突破性新品种,做强做大山东种业。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编制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试验示范耐盐碱新品种30个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服务能力,新改建一批加工仓储设施,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召开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二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做强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渔业等产业集群。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强100家左右领军企业,建设100家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做强“齐鲁农超”数字化平台,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三是以示范片区引领和美乡村提升。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村和片区规划,做实国有企业与片区“一对一”合作,新创建省级示范片区70个左右。因村因地制宜,全要素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推动片区内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深化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化数字乡村试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云翅膀”。

  (七)抓实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着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分类引导县城发展,聚焦补齐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等短板弱项,支持10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实施强县领跑、弱县跨越等计划,力争“千亿县”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培育100个卫星镇、特色专业镇、县域次中心镇。推动特色小镇打造微型产业集聚区。强化镇村设施连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

  二是着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稳妥推进160个老旧片区综合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6万户,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市政设施网,更新老化燃气管道600公里,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筹办园林博览会,完善城市公园和绿道体系,新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温度、更具魅力。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全面落实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将常住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开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

  (八)抓实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

  一是深化沿黄全面合作。加强与沿黄省份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协作,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引导省内沿黄9市一体化发展,支持泰安建设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认真贯彻黄河保护法,实施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完成22处河道整治、11座引黄涵闸改建。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实施23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抓好再生水利用国家试点,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和高质量建设,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8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