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22日)

  二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德州、聊城、滨州等市对接京津冀,主动承接产学研转移。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把山东半岛打造成黄河流域乃至中亚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产业隆起带。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加强科技合作、产业对接、市场开拓,提升临沂商城能级,推动鲁南城市片区转型发展。支持济宁、枣庄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培优育强鲁南物流能源廊带,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促进沂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山东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中心地带,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具备构建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条件。要积极探索扩大开放合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山东贡献。

  三是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青岛都市圈,以实施“强龙头”战略为抓手,推进交通、产业、民生、安全等领域50个重大项目,加快突破青潍日同城化、青烟一体化。支持烟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发挥济青高质量发展轴带作用,推进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营,沿胶济铁路打造科创走廊、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

  四是加快推动陆海联动发展。建强用好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深海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加快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等项目,一体推进智慧海关、智慧港口、智慧口岸建设,沿海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20亿吨。编制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筑牢蓝色生态屏障。

  (九)抓实抓好降碳减污扩绿。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一是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推进潍坊、泰安、枣庄等抽水蓄能和临沂光储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建成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寒亭电化学储能等项目,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电生产样板区。“一业一策”推进高碳行业减排,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0家、绿色工业园区20家。完善废钢铁、废铜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抓好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深化近零碳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烟台建设丁字湾国际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区。支持东营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二是着力深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推进通道城市焦化产能有序退出。加快“两清零一提标”,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6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率达到54%。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第三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

  三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上线公众版“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建好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抓好全国首家陆海统筹生态治理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实施沂蒙山、莱州湾、大运河、小清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完成精准造林10万亩。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海湾,绘就绿水青山生态齐鲁新画卷。

  (十)抓实抓好文化繁荣兴盛。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一是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深化儒家文化、齐文化等挖掘阐发,加快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突出抓好“四廊一线”重点项目。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实施“山东文脉”“文物活化”等工程,推进《齐鲁文库》编纂,建好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做好古城镇、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巷、古树等保护工作。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加快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等红色文化片区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五为”文明实践,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健全文化名师大家培养机制,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塑造鲁剧包括网络鲁剧新优势。建好齐鲁文化云,一体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城镇文化社区建设,制定文化惠民清单,建设城市艺术综合体、文化驿站、城乡书房等350个。开展小戏小剧杂技创演、公益电影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共建共享“大众”等新媒体平台,建好用好市县融媒体中心。实施百家数字文化企业创新工程,加快推动“山东手造”走出去。办好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山东文化艺术节。积极备战参赛巴黎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实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三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演艺、邮轮旅游、户外运动等优质产品,推出一批温泉旅游、冰雪运动等示范项目。推进景区焕新,新增4A级以上景区不少于10家。加快休闲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力争年内五星级饭店达到48家。建设旅游公路900公里,打造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6条。办好旅游发展大会,以市场化方式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让山东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8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