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1日)

  2024年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在滁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真抓实干、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在全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的优异答卷,滁州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奋勇争一流,赛马评议全省领跑。从全市看,经济运行连续7个季度、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2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6个季度全省前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评夺魁;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国科创中心百强、全国外贸百强等。从县域看,南谯经济运行3次全省第一,来安、天长、凤阳各1次全省第一,明光1次全省第二,琅琊2次全省第三。5个县(市)位列全省县域综合实力三十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0亿元,增长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900元、20300元,分别增长7%、9%。总量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四;动态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二、第三。

  (二)筑牢硬支撑,“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招大引强上,压茬开展季度攻势,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13个、新开工510个、新竣工320个、新投产350个,东旭光电、晶隆半导体、正泰二期等13个8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国轩、旭合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捷泰、天合、中润、昆宇、美达伦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376个、总投资28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三。投资“赛马”连续6个季度获省激励。招才引智上,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18条,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系列活动,开展“千企百校行”校园招聘,与吉林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人才合伙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数均较上年翻番。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新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重点人才计划、省人才团队数均居全省前列,人才政策兑现“四即四享”、产才融合改革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全国百佳案例”,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再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要素保障上,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680亩,开发区“标准地”出让比例达100%。获批各类建设用地6.7万亩、居全省前列。获批专项债项目224个、发行22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到66支、总规模达654亿元,已投项目135个、总金额超210亿元;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助企招工近15万人、再创新高。

  (三)突出“新三样”,实体经济加速壮大。农业稳产增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60万亩、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8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40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133个、总投资313亿元;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全国首个融合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完整“创新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工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4家,总数达2567家、稳居全省第二;新增福莱特玻璃、捷泰电池2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8家,均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8个,均居全省第二。天长智能仪器仪表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业加速壮大,连续3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1362亿元、增长56%,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产值增长超2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483家、居全省第三。战新产业产值达2300亿元、增长10%。天长、来安、全椒获评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南谯获评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18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上榜数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二,7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全省近1/5。服务业恢复增长。开展“乐享亭城”系列促消费活动400余场,打造了天长路、遵阳街等夜市聚集区27个,城市烟火气愈加浓烈。发放各类消费券近1亿元、带动消费19亿元,整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新增限上单位533家、总数达2366家,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6家、居全省第三。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5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4755亿元、增长18.1%,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二。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品牌7个,凤阳、全椒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3680万人次、旅游收入330亿元,均增长7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