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6日)

  四、全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环境不断提质。这一年,我们坚持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力绘就“大美安溪”靓丽画卷。宜居城市品质更优、颜值更高。实施“抓城建提品质”项目137个,完成投资153.69亿元。解放路西、沼涛小学等片区更新改造进入收尾阶段;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48个,获评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绩效优异县;建成保障性住房1980套。河滨南岸精品步道建成开放,新增口袋公园15个、立体绿化20处、智能路侧停车位467个、公共充电桩188个,完成道路微整治工程3个,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启动第二水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新改建污水管网9公里。调整规范城区房屋征迁补偿安置方案。加快龙门大桥拓宽改造,完成官桥镇镇区污水管网建设。湖头辅城环城路完成主体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拆除“两违”17.36万平方米。“一核一辅”乡镇全部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和美乡村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完善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启明星”计划,创建29个样板村。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感德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祥华乡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蓬莱镇获评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虎邱镇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湖西村获评省美丽休闲乡村、金牌旅游村。实施补充耕地项目1337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耕地恢复1.27万亩,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入选省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整县推进第一批试点,高标准推进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8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和62个市级以上试点村、8条市级示范线建设,整治裸房6000栋,龙门洋坑村生态小院、金谷溪岸艺术园入选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10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持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湖头镇山都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生态安溪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纵深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08%。深化河湖长制,建成生态水系18公里,治理河道15公里、水土流失5.8万亩、废弃矿山150.28亩,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90个;全县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稳定达标,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加强危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面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网格标准化创建,造林绿化565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7个。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推进南安市仑苍镇饮用水源地安溪境内环境整治、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外环保安溪境内治理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五、全力拓内涵、塑品牌,“三茶统筹”不断提效。这一年,我们坚持把茶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坚定不移践行“三茶统筹”,获评“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茶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举办“观音铁韵·世界双遗”系列活动近百场次,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正式首演,茶界“双世遗”金字招牌更加靓丽。启动品牌兴茶行动计划,依托商会、茶促会组织开展安溪铁观音北京、上海、香港等专场推介活动,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等开展公共品牌宣传,品牌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32.44亿元,连续八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位列“中国名茶品牌传播力指数”第一名,获评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第六届中华设计奖设计大赛“杰出贡献奖”。茶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5.1万亩,新增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企业15家,建设茶叶初制标准化加工中心5个,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举办“抖音618好物节·中国百茶在安溪”等直播活动14场次,推动中国百茶供应链直播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加快打造“线上茶都”,被授予“百茶贸易之都”称号。举办第四届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议暨茶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举办茶包装新品订货会;全县涉茶总产值达362亿元,茶企税收、茶业电商交易额分别突破亿元、百亿元大关。茶科技支撑力持续夯实。举办首届中国(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2)》。成立中茶所安溪乌龙茶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茶叶碳汇遥感监测与核算研究基地。完成《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修订送审稿编制,茶叶标准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展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交流展示会,推动乌龙茶智能加工等茶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乌龙茶智能工厂”项目荣获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三等奖;获评茶业科技助农示范县域。

  六、全力补短板、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这一年,我们坚持把群众期盼的事作为政府要干的事,高标准完成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发展更均衡。完成9个学校扩容项目建设和35所农村学校改薄提升,新增学位6900个。成立“C9+”初中壮腰联盟,推进“5G+专递课堂”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福建农林大学在安溪茶学院的基础上合作共建数字经济学院。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探讨会在我县举行,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9人获评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健康供给更优质。加快县中医院城东院区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安溪医学中心;抓牢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88%,县中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深化“全职+柔性”引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创建名医团队工作室8个;县域内就诊率达81.42%、位列全市第三。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新增普惠托位346个,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1.98%,县妇幼保健院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社会保障更完善。开展“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7%。在全市率先建立困难群众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保障金1.83亿元。加快龙门等4个敬老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8张、长者食堂11个,住房适老化改造737户。深入实施“福蕾行动计划”,成立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乡镇全覆盖。文体服务更多元。实施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44个,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场次;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戏曲电影《玉珠串》荣获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高甲戏《凤冠梦》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首次落地县级城市的第12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我县成功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县级地域历史文化综合展“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顺利展出,安溪魅力进一步彰显。成功举办第六届县运动会。社会治理更有序。深化平安安溪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暨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国务院部际联席办挂牌整治的电信诈骗地域性职业犯罪情况突出重点地区顺利摘牌。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力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2.0版本,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保交楼”工作稳步推进,清溪新城如期全面交房;辖内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第十一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在澳门成功举办。县综合档案馆落成开馆。深化军地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运行,军民融合等工作持续提升。民族宗教、经济普查、防灾减灾、食药监管、科普、气象及工青妇、社会团体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5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