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活力为源兴乡村。系统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全面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入激发乡村内在动力。大力盘活乡村潜力资源,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力争盘活闲置农房400宗。推动全域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深入探索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推广“生态贷”系列产品,新增涉农贷款20亿元以上。积极培育乡村经营主体,推动“两山”公司、乡村振兴公司等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等乡村振兴先锋,深化农合联改革,实现“供销e城”销售额4000万元。着力争取乡村援建支持,积极推进“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快实施援建项目12个,争取帮扶资金650万元以上,实现“消薄飞地”收益2000万元以上,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四)突出擦亮剑瓷经典“名片”,聚力发挥文化名城特色优势。坚持培育特色竞争力,充分挖掘剑瓷历史经典这座“丰厚宝藏”,以人文品质塑造城市气质,促进文化影响软实力和文化经济硬实力双提升。
精心塑造文化品牌。秉持活态传承理念,赋予经典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力争创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入激发文化开放基因,着力推进“天下龙泉”品牌推广工程,高品质举办世界青瓷大会和剑瓷文化旅游节,开展“天下龙泉全国巡展”活动,推动龙泉剑瓷走进国内重点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面提升文化历史底蕴,系统实施文化遗迹活化工程,保护修缮一批古窑址、古码头、古村落等历史遗迹,提升建设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打造全国青瓷文化研学基地和省级非遗工坊,申报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20个。
精心培育剑瓷产业。加快壮大剑瓷文化“含金量”,力争剑瓷规上产值、税收均增长15%以上。强化平台引领,统筹推进宝剑小镇、宝剑现代产业园、青瓷小镇产业园等集聚平台建设,完成青瓷宝剑苑文旅商业街区改造工程,联动实施剑瓷产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规(限)3家、“个转企”25家以上。注重创新突破,筹建省级刀剑检验中心,推广应用剑瓷行业产业大脑,实施青瓷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完成瓷土标准化体系搭建,积极推动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等项目实施。丰富多元业态,争取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创服务机构,鼓励剑瓷企业与茶、香、酒、动漫、建筑等产业跨界合作,加强剑瓷营销体系建设,力争剑瓷电商销售额增长15%以上。
精心复苏文旅经济。积极抢抓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回暖机遇,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完善文旅基建,推动青瓷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龙泉山景区等旗舰文旅平台升级建设,培育A级景区镇2个、景区村10个,争创国家级4A景区1个,完成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建设,加快打造高级酒店、品质饭店和精品民宿,争创省级5A景区城。打造拳头产品,迭代升级“不灭窑火”“江南之巅”等品牌文旅活动,推进西街宿集、数字宋韵研学等十大文旅项目建设。抢抓“周末经济”等消费热点,打造“半小时”微度假圈,推出10条“龙泉山路”,开展“周末集市”“百姓大舞台”等文体活动,推动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壮大客源市场,开展“一月一城一主题”“山海协作文化旅游周”等推介活动,加快龙泉文旅品牌打入长三角、海西区等重点市场,推动旅游人气持续升温。
(五)突出践行民生为本“初心”,聚力推动共富共享品质生活。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抓民生任务,既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干好群众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的生活,让幸福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坎。
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更有份量。坚持把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多的体现在老百姓的“钱袋子”上。稳固就业大盘,推动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做好“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开展“龙泉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鼓励创业兴业,实施“青年益创”项目,举办6场以上大型创业沙龙,积极搭建小微创业平台,推出“青创贷”“新生贷”等普惠金融产品,让每个人都享有勤劳致富、奋斗圆梦的机会。关注重点群体,大力推动农村居民、城镇低收入家庭、搬迁群众等加快增收,积极推广“共富工坊”等创新模式,拓宽“造血式”增收新路子。深入推进“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完成异地搬迁4000人,力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
努力让群众幸福感更有成色。聚焦群众对品质生活的需求点、期盼点,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民生幸福可感知、有温度。加快打造品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办学成效,加快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建设,深入推进“县中崛起”“初中壮腰”工程,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创建省二级以上幼儿园4所,新增公办园学位750个。加快打造品质医疗,力争人民医院创成丽水首批“三乙”,实现中医院迁建工程、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竣工验收,推进片区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共体改革,打造医疗“山海提升工程”升级版。统筹推进文体、养老、抚幼、医保、助残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着力探索现代社区“一老一小”服务新模式,大力实施“善居”工程,积极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等建设,加强公墓建设管理,力争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城,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